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 稀缺药用植物小蔓长春花及长春胺的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小蔓长春花研究的历史 | 第9页 |
·小蔓长春花的生物学特性及种苗繁殖 | 第9-10页 |
·植物形态特征 | 第9-10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组织培养和种苗繁殖 | 第10页 |
·长春胺的化学特性 | 第10-12页 |
·长春胺的临床药用价值 | 第12-13页 |
·长春胺的药理作用 | 第12页 |
·长春胺的临床应用特点 | 第12-13页 |
·长春胺药物临床应用展望 | 第13页 |
·小蔓长春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的含量 | 第13-14页 |
·利用现代分离技术提高小蔓长春花植物材料的提取效率 | 第14-16页 |
·小蔓长春花有效成分长春胺衍生药品的发展 | 第16页 |
2.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 第16-17页 |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 第17-18页 |
·内生真菌产生药用活性成分机制 | 第18页 |
·内生真菌的活性成分和应用展望 | 第18-20页 |
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产活性成分内生真菌的初步筛选 | 第21-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1-22页 |
·产活性成分内生真菌的初筛 | 第22-23页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22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2页 |
·培养物的处理 | 第22页 |
·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 第22-23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小蔓长春花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 | 第23-27页 |
·小蔓长春花内生真菌的生长曲线 | 第27-28页 |
·生物碱类物质的定性反应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小蔓长春花内生真菌菌株的复筛及有效物质鉴定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菌种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标准品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薄层层析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30-31页 |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TLC条件的选择 | 第31页 |
·TLC实验 | 第31页 |
·有效成分长春胺在菌体内外的分布情况 | 第31页 |
·有效成分长春胺提纯精制方法 | 第31-32页 |
·对目的菌株代谢产物结构对比确证 | 第32-34页 |
·HPLC对代谢物简单定性和精制样品纯度分析 | 第32-33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33页 |
·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33页 |
·紫外光谱(UV)分析 | 第33-34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薄层层析检测结果 | 第34页 |
·长春胺在菌体内外分布情况 | 第34页 |
·发酵液提取物柱层析提取结果及讨论 | 第34-35页 |
·目的菌株代谢产物结构对比确证 | 第35-50页 |
·HPLC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紫外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50页 |
第四章 XM-J2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0-61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0页 |
·菌株 | 第50页 |
·培养基 | 第50页 |
·试剂 | 第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50-51页 |
·固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51页 |
·液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51页 |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氮源的选择 | 第51页 |
·碳源选择 | 第51页 |
·温度选择 | 第51-52页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XM-J2菌株的初步分类 | 第52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2-61页 |
·长春胺的标准曲线制作 | 第52页 |
·固体培养基的选择结果 | 第52-53页 |
·液体培养基的选择结果 | 第53-55页 |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第55-57页 |
·氮源选择 | 第55-56页 |
·碳源选择 | 第56-57页 |
·最适 温度 | 第57页 |
·XM-J2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7-59页 |
·XM-J2菌株的初步分类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