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小檗碱内生真菌的诱变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小檗碱概述 | 第9-12页 |
·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 第9页 |
·小檗碱的临床用途 | 第9-11页 |
·黄檗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普遍存在性及分布特征 | 第12-13页 |
·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3页 |
·内生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 | 第13-16页 |
·微生物育种简述 | 第16-20页 |
·诱变育种 | 第16-19页 |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第19-20页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实验一 S6菌株产小檗碱能力的验证 | 第21-26页 |
·菌种 | 第21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22页 |
·小檗碱的提取 | 第22页 |
·对小檗碱的HPLC检测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HP LC检测结果的分析 | 第23-24页 |
·小檗碱标准曲线的绘制与产量的初测 | 第24-26页 |
实验二 产小檗碱内生真菌S6菌种的诱变 | 第26-5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菌种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标准品 | 第26页 |
·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7页 |
·菌丝悬液的制备 | 第27页 |
·发酵液的处理 | 第27页 |
·单因素诱变 | 第27-28页 |
·复合诱变 | 第28-29页 |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8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0-31页 |
·紫外线诱变 | 第31-33页 |
·激光诱变 | 第33-36页 |
·NaNO_2诱变 | 第36-38页 |
·NaNO_2-紫外线复合诱变 | 第38-40页 |
·NaNO_2-激光复合诱变 | 第40-42页 |
·紫外线-激光复合诱变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紫外线-LiCl复合诱变 | 第44-46页 |
·激光-LiCl复合诱变 | 第46-48页 |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诱变前后照片对比 | 第49-51页 |
·高产菌株与出发菌株的生长速率及小檗碱产量的比较 | 第51-52页 |
·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52-54页 |
实验三 S-NU-3-2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4-66页 |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菌株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培养基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固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55页 |
·液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55页 |
·培养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 第55-56页 |
·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固体培养基的选择结果 | 第57页 |
·液体培养基的选择结果 | 第57-61页 |
·单因素优化结果 | 第61-63页 |
·培养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