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合资铁路与合资铁路公司 | 第12-13页 |
| ·公司治理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 ·超产权理论 | 第15-19页 |
| ·国内合资铁路产权的研究 | 第15-16页 |
| ·超产权理论发展 | 第16-17页 |
| ·国内运用超产权理论研究的问题 | 第17-19页 |
|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理论 | 第19-21页 |
| ·董事会与公司内部治理 | 第19-20页 |
|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内部治理 | 第20-21页 |
| ·股权结构与公司内部治理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3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治理机制分析 | 第23-35页 |
| ·合资铁路公司治理现状 | 第23-28页 |
| ·股东构成 | 第23-25页 |
| ·投融资渠道 | 第25-27页 |
| ·营运模式 | 第27-28页 |
| ·合资铁路公司外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 ·投融资市场化程度低 | 第28-29页 |
| ·竞争受国铁制约 | 第29-30页 |
| ·经营受到政府干预 | 第30页 |
| ·产权不完整 | 第30-31页 |
|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1页 |
| ·合资铁路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 ·合资铁路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 ·没有划清合资铁路的公益性与竞争性 | 第32-33页 |
| ·合资铁路出资人代表制度不合理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4 中外铁路改革成功经验对我国合资铁路公司治理机制的启示 | 第35-43页 |
| ·朔黄铁路改革经验 | 第35-37页 |
| ·德国铁路改革经验 | 第37-38页 |
| ·大秦上市铁路公司改革经验 | 第38-40页 |
| ·成功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 ·实行政企分开 | 第40-41页 |
| ·营造公平的投融资环境 | 第41页 |
| ·合理利用资本市场 | 第41页 |
| ·适当引入竞争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市场竞争状态下合资铁路公司治理机制模型 | 第43-49页 |
| ·模型介绍 | 第43-44页 |
| ·前提假设 | 第44-45页 |
| ·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 ·模型演绎推理分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6 改善合资铁路公司治理的途径 | 第49-54页 |
| ·进行铁路分类指导投资 | 第49-50页 |
| ·规范铁道部和地方政府产权代表 | 第50-52页 |
| ·规范国有铁路与合资铁路关联方交易 | 第52页 |
|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
| ·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索引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