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2烟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s第7-14页
第1章 概述第14-41页
   ·研究背景第14-18页
     ·SO_2排放和主要来源第14-15页
     ·SO_2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第15-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3页
     ·传统烟气脱硫技术第18-21页
     ·现有技术的改进第21-22页
     ·烟气脱硫的新技术第22-23页
   ·微生物烟气脱硫第23-30页
     ·微生物脱硫原理第23-24页
     ·适宜脱硫微生物第24-26页
     ·微生物烟气脱硫研究现状第26-29页
     ·微生物烟气脱硫的研究方向第29-30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第30-37页
     ·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第31-32页
     ·固定化反应器第32-34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底物基础理论第34-35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治理含硫气体的研究进展第35-37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方向第37页
   ·课题的提出第37-3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8-39页
     ·净化SO_2的菌种优选及驯化工艺研究第38页
     ·优势脱硫菌的测序鉴定第38页
     ·复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第38-39页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净化SO_2烟气的最佳工艺研究第39页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净化SO_2烟气过程机理研究第39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第39-41页
第2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41-4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41-42页
     ·优势脱硫菌的培养和筛选第41页
     ·优势脱硫菌的DNA鉴定技术路线第41页
     ·固定化载体和复合固定化技术研究第41-42页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净化SO_2烟气的最佳工艺的研究第42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低浓度SO_2反应动力学研究第42页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第42-45页
     ·脱硫菌的驯化和培养第42-43页
     ·菌种液相降解实验装置第43页
     ·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制备第43-44页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净化SO_2实验装置第44-45页
   ·实验的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第45-48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45-46页
     ·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GM)性能测试方法第46页
     ·实验的指标体系第46-48页
第3章 脱硫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第48-70页
   ·脱硫菌的采集及筛选第48-51页
     ·菌种对SO_3~(2-)的降解性能第48-49页
     ·适宜脱硫菌的确定第49-51页
   ·脱硫菌驯化工艺及条件研究第51-59页
     ·驯化的方式第51页
     ·高效脱硫菌的选育第51-53页
     ·菌种驯化影响因素研究第53-58页
     ·脱硫菌对SO_2气体净化的促进作用第58-59页
   ·脱硫菌对不同硫源的利用研究第59-61页
     ·对SO_2气体的利用第59-60页
     ·对硫代硫酸钠的利用第60-61页
   ·菌种对液相SO_3~(2-)生化降解的途径第61-62页
   ·游离菌液相降解SO_3~(2-)反应动力学研究第62-68页
     ·降解动力学模型方程假设第62-63页
     ·动力学模型参数测定第63-66页
     ·影响降解反应速率的因素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脱硫菌的16S rRNA基因测序第70-80页
   ·16S rRNA基因分析技术第70-72页
   ·材料和方法第72-73页
     ·实验材料第72页
     ·样品环境总DNA提取及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72页
     ·克隆文库构建第72页
     ·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第72-73页
     ·基于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8页
     ·环境总DNA的提取及PCR特异性扩增第73-74页
     ·克隆文库构建及ARDRA分析第74-75页
     ·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脱硫菌的固定化技术研究第80-101页
   ·常用固定化方法比选第80-81页
   ·复合固定化技术研究第81-89页
     ·包埋法与吸附法和交联法组合第81-82页
     ·吸附-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研究第82-83页
     ·复合固定化方式的选择第83页
     ·复合固定化最佳条件的确定第83-86页
     ·复合固定化小球的微观结构分析第86-89页
   ·复合固定化微生物稳定性的研究第89-94页
     ·相对酶活力第89页
     ·耐酸性第89-91页
     ·热稳性第91-92页
     ·抗毒物毒性冲击能力第92-93页
     ·稳定性第93-94页
   ·固定化微生物液相降解动力学第94-100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SO_3~(2-)的降解动力学第94-96页
     ·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的降解动力学比较第96-97页
     ·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分析第97-98页
     ·影响降解反应速率因素研究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净化SO_2烟气性能研究第101-115页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第101-103页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的比选第101-102页
     ·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确定第102-103页
   ·固定床反应器操作条件研究第103-110页
     ·固定化脱硫菌在固定床的适应性第103-104页
     ·循环液体喷淋量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4-105页
     ·间歇喷淋时间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5-106页
     ·喷淋液pH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6-107页
     ·停留时间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7-108页
     ·操作温度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8-109页
     ·进气负荷对固定床生化降解的影响第109-110页
   ·固定床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及操作条件优化第110-112页
   ·固定床反应器净化燃煤、燃油烟气应用研究第112-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7章 固定床反应器净化SO_2过程机理及动力学研究第115-146页
   ·固定化脱硫菌对气相中SO_2的降解途径第115-117页
     ·菌种对气相中硫化物的利用第115-116页
     ·液相中各种硫化物的转化第116-117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气相SO_2基质消耗速率第117-119页
   ·脱硫菌细胞生长及基质消耗动力学第119-122页
   ·固定床反应器净化SO_2气体过程机理研究第122-136页
     ·外扩散影响分析第124-125页
     ·内扩散的影响分析第125-136页
   ·过程机理模型建立第136-141页
     ·假设与简化第136页
     ·模型的建立第136-140页
     ·模型的分析第140-141页
     ·参数确定第141页
   ·动力学模型的检验第141-144页
     ·进口浓度变化的影响验证第141-142页
     ·固定床床层高度变化的影响验证第142-143页
     ·空速的影响验证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第146-149页
   ·结论第146-148页
   ·创新性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7页
附录1: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67-168页
附录2:攻读博士期间主持的基金项目第168-169页
附录3: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第169-170页
附录4:查新报告第170-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城市三维快速建模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从含锗烟尘浸出与萃取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