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回顾 | 第15-22页 |
·次贷危机的爆发 | 第15-17页 |
·次贷危机的产生 | 第15-16页 |
·次贷危机的蔓延 | 第16-17页 |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 第17-18页 |
·次贷危机引起大量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倒闭 | 第17页 |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 第17-18页 |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美国贷款机构放弃信贷原则使次级贷款质量先天不足 | 第18-19页 |
·金融衍生品业务的过度创新 | 第19-20页 |
·缺少对金融衍生品业务创新的有效监管 | 第20页 |
·金融业对外部评级机构及模型的盲目依赖 | 第20-21页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诱发经济危机 | 第21-22页 |
3 全球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监管新政 | 第22-28页 |
·美国的监管新政 | 第22-23页 |
·加强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 第22页 |
·对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的监管 | 第22-23页 |
·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的监管 | 第23页 |
·欧洲的监管新政 | 第23-25页 |
·进一步加强国际银行间合作监管 | 第23-24页 |
·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4页 |
·英国的监管新政 | 第24-25页 |
·日本的监管新政 | 第25页 |
·中国的相关规定 | 第25-28页 |
·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 第25-26页 |
·对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监管 | 第26页 |
·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创新的监管 | 第26-27页 |
·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7-28页 |
4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 第28-44页 |
·我国金融业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28-30页 |
·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 | 第28-29页 |
·金融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分业经营 | 第29-30页 |
·对银行业资本及房贷业务的监管 | 第30-35页 |
·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 第31-32页 |
·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监管 | 第32-35页 |
·加强对商业银行进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监管 | 第35-44页 |
·对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监管 | 第35-41页 |
·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创新的监管 | 第41-43页 |
·对商业银行与海外机构合作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监管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