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22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关于压气机失速机理和机匣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跨音速压气机的失速机理 | 第14-17页 |
| ·机匣处理的在跨音速压气机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数值方法 | 第22-36页 |
| ·本章引言 | 第22页 |
| ·NSAWET 程序简介 | 第22-24页 |
| ·NSAWET 程序基本特性 | 第22-23页 |
| ·边界条件和收敛判据 | 第23-24页 |
| ·ANSYS CFX 11.0简介 | 第24-25页 |
| ·网格生成 | 第25-28页 |
| ·自编程生成结构网格 | 第25-27页 |
| ·ICEM CFD 多块结构网格生成 | 第27-28页 |
| ·程序验证 | 第28-35页 |
| ·NSAWET 程序验证 | 第28-33页 |
| ·ANSYS CFX 11.0 验证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跨音速轴流压气机失速过程分析 | 第36-55页 |
| ·本章引论 | 第36页 |
| ·NASA Rotor37 顶隙泄漏流形态分析 | 第36-46页 |
| ·最大效率点顶隙泄漏流的形态 | 第36-40页 |
| ·失速点顶隙泄漏流的形态 | 第40-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η_ 4涡识别方法在压气机流场流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第46-51页 |
| ·η_ 4涡识别方法简介 | 第46-47页 |
| ·叶尖附近的涡结构 | 第47-51页 |
| ·顶隙高度变化对NASA Rotor37 失速过程的影响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环向沟机匣处理在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 | 第55-89页 |
| ·本章引论 | 第55页 |
| ·环向沟机匣处理的构型 | 第55-56页 |
| ·NASA Rotor 37 设计顶隙下环向沟机匣处理的效果 | 第56-65页 |
| ·环向沟机匣处理的总体效果 | 第56-57页 |
| ·轴向位置对环向沟机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7-62页 |
| ·沟深对环向沟机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NASA Rotor 37 大顶隙下环向沟机匣处理的效果 | 第65-67页 |
| ·机匣处理对压气机中关键流动结构的影响 | 第67-73页 |
| ·前缘附近环向沟对压气机中关键流动结构的影响 | 第68-71页 |
| ·中后段环向沟对压气机中关键流动结构的影响 | 第71-73页 |
| ·顶隙泄漏流的质量与动量输运分析 | 第73-78页 |
| ·关于环向沟机匣处理设计原则的建议 | 第78-79页 |
| ·环向沟机匣处理在 ND-TAC 上的应用 | 第79-87页 |
| ·ND-TAC 转子失速过程分析 | 第79页 |
| ·环向沟机匣处理的效果 | 第79-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5章 自循环式机匣处理在离心压气机中的应用 | 第89-123页 |
| ·本章引论 | 第89-90页 |
| ·自循环式机匣处理的总体效果 | 第90-98页 |
| ·机匣处理对压气机总体参数的影响 | 第90-92页 |
| ·机匣处理在堵塞点对压气机流态的影响 | 第92-96页 |
| ·机匣处理在失速点对压气机流态的影响 | 第96-98页 |
| ·自循环式机匣处理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98-103页 |
| ·失速裕度扩展机理分析 | 第99-102页 |
| ·效率损失机理分析 | 第102-103页 |
| ·关于自循环式机匣处理设计原则的建议 | 第103-105页 |
| ·对自循环式机匣处理设计原则的验证 | 第105-112页 |
| ·机匣处理开口倒角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 ·机匣处理开口位置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机匣处理通道宽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机匣处理通道扩张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 ·对优化设计机匣处理后压气机性能的具体分析 | 第112-120页 |
| ·优化设计机匣处理后压气机的总体性能 | 第113-117页 |
| ·对自循环式机匣处理机理的再讨论 | 第117-120页 |
| ·开口闭合的自循环式机匣处理 | 第120-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23-126页 |
| ·研究总结 | 第123-125页 |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4页 |
| 附录A | 第134-140页 |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