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过渡阶段的政府社会职能--基于BOT模式的微观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一.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 选题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17-24页
  一.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二. 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论述第18-21页
  三. 本文研究方法的特点第21-22页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2-24页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第24-27页
  一. 主要结论第24页
  二. 创新点第24-26页
  三. 存在的不足第26-27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第27-41页
 第一节 国家起源与本质第27-33页
  一. 国家的起源第27-29页
  二. 国家本质的二重属性第29-30页
  三.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第30-32页
  四. 对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误解第32-33页
 第二节 国家社会职能的异化第33-36页
  一. 国家社会职能的概念辨析第33-34页
  二. 国家社会职能的异化第34-35页
  三. 弱化国家社会职能异化的途径第35-36页
 第三节 国家与意识形态第36-38页
  一. 意识形态是具有阶级性的观念范畴第36-37页
  二. 意识形态是"软国家机器"第37-38页
 第四节 国家的消亡第38-41页
  一. 市民社会的发展是国家消亡的基础第38-39页
  二. 国家消亡的几个特征第39-41页
第三章 有关"过渡阶段"及其国家职能理论的发展与深化第41-60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阶段理论第41-50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论述第42-44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第44-45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第45-47页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过渡"与"经济过渡"的辩证思考第47-50页
 第二节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与意义第50-53页
  一. "赤卫队进攻资本"时期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思想第50-51页
  二.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第51-52页
  三. 国家资本主义实践的意义第52-53页
 第三节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探索第53-56页
  一. 先建设再过渡第53-54页
  二. 建设与过渡并举第54-55页
  三.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过渡阶段探索的特点第55-56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56-60页
  一. 邓小平理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56-57页
  二. "三个代表"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7-58页
  三.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8-60页
第四章 资本社会化的历史背景第60-74页
 第一节 资本的二重性第60-64页
  一. 资本具有物质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双重属性第60-61页
  二. 资本的社会性与社会化资本第61-62页
  三. 资本社会化的二重法权结构第62-63页
  四. 资本社会化:对西方若干资本家慈善行为的剖析第63-64页
 第二节 资本社会化历史进程梳理第64-70页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第64-65页
  二.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第65-68页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第68-69页
  四.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第69-70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化资本第70-74页
  一. 社会化资本的出现第70-71页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资本的特点第71-72页
  三. 利用社会化资本改造小生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第72-74页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与特殊的资本社会化形式:BOT第74-86页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定义、特征,公共物品理论第74-76页
  一. 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第74页
  二. 基础设施的四个特征第74-75页
  三. 公共物品理论第75-76页
 第二节 BOT的概念辨析第76-79页
  一. BOT项目融资的产生及发展第76-77页
  二. BOT项目融资的基本概念第77页
  三. BOT项目融资的演变形式第77-79页
 第三节 BOT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第79-86页
  一. 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BOT模式的发展历程第79-82页
  二.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BOT模式的发展历程第82-84页
  三. BOT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第84-86页
第六章 BOT的有效竞争市场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第86-102页
 第一节 过渡阶段的国家职能第86-90页
  一.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性第86-87页
  二. 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第87-89页
  三. 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与BOT模式第89-90页
 第二节 BOT案例介绍第90-95页
  一. 广西来宾B电厂第90-93页
  二. 台湾的大众捷运系统第93页
  三. 四川沱江大桥BOT工程第93-95页
 第三节 案例分析第95-98页
  一. 政府政策法规科学引导第96页
  二. 国有资本、行政资源合理发挥调节控制作用第96-97页
  三. 政府信用的正确运用第97-98页
 第四节 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第98-102页
  一. 理论启示:过渡阶段的市场离不开政府调控第98-100页
  二. 政策建议第100-102页
第七章 BOT的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的社会协调职能第102-116页
 第一节 过渡阶段国家作为总资本家的社会职能第102-105页
  一. 总资本家的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为民谋利第102-103页
  二. 总资本家的社会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第103-104页
  三. 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第104-105页
 第二节 案例介绍: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第105-107页
 第三节 案例分析:BOT模式中利益协调机制的必要性第107-111页
  一. 参与BOT项目实施的利益相关方的说明第107页
  二. 该BOT项目值得借鉴肯定之处第107-109页
  三. 该BOT项目出现的负面情况第109-111页
 第四节 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第111-116页
  一. 理论启示: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天然兼容第111-113页
  二. 政策建议第113-116页
第八章 BOT项目的有效运营与政府治理第116-131页
 第一节 过渡阶段的政府失灵第116-120页
  一. 政府失灵的概念第116-117页
  二. 政府失灵的表现第117-118页
  三. 政府失灵的原因第118-119页
  四. 政府失灵的纠正措施第119-120页
 第二节 案例介绍第120-123页
  一. 顺德污水处理厂第120-122页
  二. 北京第十水厂BOT项目第122-123页
  三. 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项目面临的困境第123页
 第三节 案例分析第123-126页
  一. 政府的执政理念第124-125页
  二. 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与协调第125页
  三. 政府政策的持续性与科学性第125-126页
 第四节 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第126-131页
  一. 理论启示:过渡阶段,更需服务型政府第126-129页
  二. 政策建议第129-131页
第九章 结论第131-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142-143页
后记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股权融资定价研究
下一篇: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