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论文

《儒林外史》修辞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7页
 一 吴敬梓其人第8-9页
 二 《儒林外史》的版本第9-11页
 三 《儒林外史》研究综述第11-15页
 四 修辞概说第15-17页
第一章 《儒林外史》侧重类修辞格第17-42页
 第一节 反问第17-39页
  一 特指问第17-33页
  二 是非问第33-38页
  三 选择问第38-39页
  四 正反问第39页
 第二节 反复第39-42页
  一 连续反复第39-40页
  二 间隔反复第40-42页
第二章 《儒林外史》联繫类修辞格第42-65页
 第一节 比喻第42-48页
  一 明喻第43-45页
  二 暗喻第45-46页
  三 特殊比喻第46-48页
 第二节 引用第48-54页
  一 明引第49-51页
  二 暗引第51-54页
 第三节 摹绘第54-57页
  一 摹声第54-55页
  二 摹色第55页
  三 摹形第55-56页
  四 结合运用第56-57页
 第四节 借代第57-61页
  一 以人或事物特征、标志代本体第57-58页
  二 喻代第58-59页
  三 以具体代抽象第59页
  四 以所属所在代本体第59-60页
  五 特指代泛指第60页
  六 工具代本体第60-61页
 第五节 谐音第61-62页
  一 同音谐音第61-62页
  二 近音谐音第62页
 第六节 比凝第62-65页
  — 擬人第63页
  二 擬物第63-65页
第三章 《儒林外史》均衡类修辞格第65-76页
 第一节 对偶第65-67页
  一 正对第65-66页
  二 反对第66-67页
  三 串对第67页
 第二节 排比第67-71页
  一 句子排比第68-69页
  二 句子成分排比第69-70页
  三 双层排比第70-71页
 第三节 对比第71-74页
  一 两体对比第71-72页
  二 一体两面对比第72-74页
 第四节 迴环第74页
 第五节 顶针第74-76页
第四章 《儒林外史》变化类修辞格第76-82页
 第一节 夸张第76-79页
  一 扩大夸张第76-78页
  二 缩小夸张第78-79页
  三 超前夸张第79页
 第二节 避讳第79-80页
  一 讳凶第79-80页
  二 讳俗第80页
  三 讳尊第80页
 第三节 反语第80-82页
结语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手段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
下一篇:与狼共舞的期待--当代“狼小说”的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