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 国内外"狼文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狼——自然之镜 | 第12-24页 |
(一) 原始采猎文明:神话图腾与狼形象的"附魅"——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12-17页 |
1.国外神话中的狼崇拜 | 第13-16页 |
2.国内狼图腾与狼神话 | 第16-17页 |
(二) 农耕时代:狼形象的"祛魅"与"仇狼"情结——人与自然的矛盾 | 第17-19页 |
1.外国文学中的"恶狼"传说 | 第18页 |
2.中国古代狼形象的"祛魅" | 第18-19页 |
(三) 工业时代:仇狼情结的延续与"狼性"复活——人与自然的对立 | 第19-23页 |
1."仇狼"情结的延续 | 第20-21页 |
2."狼性"的复活 | 第21-23页 |
(四) 后工业文明时代:狼文学的"复魅"与生态文化转向——人对自然的反思 | 第23-24页 |
二、"狼形象"的当代文化表征 | 第24-30页 |
(一) 狼——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 第24-26页 |
1.传统"狼形象"的误读 | 第24-25页 |
2.当代"狼形象"的解蔽 | 第25-26页 |
(二)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狼形象" | 第26-28页 |
1.锲而不舍、顽强不屈 | 第26-27页 |
2.忠诚友爱、爱情专一 | 第27-28页 |
3.团队精神、足智多谋 | 第28页 |
(三) 当代"狼文化"现象 | 第28-30页 |
1.强者的化身——群狼雕塑 | 第28页 |
2.企业的名片——"七匹狼" | 第28-29页 |
3.音乐中的"狼"潮——"狼"的歌曲 | 第29-30页 |
三、批判与救赎——当代"狼小说"的生态思想内涵 | 第30-50页 |
(一) 批判意识 | 第30-40页 |
1.征服自然的悲歌历程 | 第30-36页 |
2.工业科技文明的质疑和反思 | 第36-39页 |
3.精神家园的沦丧 | 第39-40页 |
(二) 救赎意识 | 第40-50页 |
1."与狼共度"——当代"狼小说"的生态美学观 | 第40-44页 |
2."敬畏生命"——当代"狼小说"的生态伦理观 | 第44-46页 |
3."人性"的显现——狼族的伦理道德 | 第46-49页 |
4."生态至人"——新时代的环保卫士 | 第49-50页 |
结语 诗意地栖居——当代"狼小说"的几点启示 | 第50-56页 |
(一) 重建万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 | 第50-52页 |
(二) 重审人类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 第52-53页 |
(三) 重构生态整体主义的灵魂家园 | 第53-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