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本文的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34页 |
·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突发事件的定义 | 第18-19页 |
·突发事件的特征 | 第19-20页 |
·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 第20页 |
·应急管理及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应急管理的概念 | 第20-23页 |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概念 | 第23-24页 |
·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 | 第24-29页 |
·应急管理阶段划分理论 | 第24-25页 |
·应急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 第25-29页 |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相关评价理论 | 第29-32页 |
·系统评价的一般程序 | 第29-31页 |
·层位评价理论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国内外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比较 | 第34-48页 |
·国内外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9页 |
·美国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页 |
·日本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我国台湾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内地学者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 第39-41页 |
·国内外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式 | 第41-46页 |
·美国的评价模式 | 第41-42页 |
·日本的评价模式 | 第42-43页 |
·我国台湾的评价模式 | 第43-45页 |
·我国内地的评价模式 | 第45-46页 |
·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式的比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 第48-73页 |
·对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中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反思 | 第48-51页 |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51-57页 |
·评价组织机构 | 第51-52页 |
·评价技术方案 | 第52-56页 |
·评价实施方案 | 第56页 |
·评价报告方案 | 第56-57页 |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57-7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 | 第57-5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8-5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分析 | 第59-6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式 | 第73-87页 |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层位评价模式 | 第73-80页 |
·层位评价模式的一般评价程序 | 第73-75页 |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层位评价模式 | 第75-78页 |
·应急管理能力层位评价模式的应用方式 | 第78-80页 |
·秦皇岛市应急管理现状评述 | 第80-86页 |
·秦皇岛市应急管理机构概况 | 第80-82页 |
·现状评述 | 第82-85页 |
·提高秦皇岛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