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导论 | 第13-3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20页 |
1. 概念引出 | 第13-16页 |
2. 问题缘起 | 第16-18页 |
3. 价值所在 | 第18-20页 |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20-28页 |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 | 第20-26页 |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研究 | 第26-28页 |
三、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1. 逻辑结构 | 第28-3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一章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历史发展探析 | 第34-73页 |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34-47页 |
·宗教思想主导——先秦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34-40页 |
·儒家思想一统——秦汉至明清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40-47页 |
·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47-65页 |
·发端创立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47-50页 |
·曲折发展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50-53页 |
·科学建设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53-65页 |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65-73页 |
·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65-67页 |
·中世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67-69页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69-73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结构与特点 | 第73-101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73-83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 第73-76页 |
·政策执行程度 | 第76-79页 |
·政策执行效率 | 第79-80页 |
·政策效果 | 第80-83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分类 | 第83-91页 |
·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政策环境 | 第83-86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中观政策环境 | 第86-88页 |
·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政策环境 | 第88-89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类别政策环境的相互关系 | 第89-91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特点 | 第91-101页 |
·作用方式更具间接性 | 第91-93页 |
·价值表现更具方向性 | 第93-95页 |
·发展过程更具变化性 | 第95-98页 |
·内在属性更具时代性 | 第98-101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作用及机理 | 第101-1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产生的作用 | 第101-108页 |
·导向定位作用 | 第101-104页 |
·激发推动作用 | 第104-105页 |
·调控保障作用 | 第105-108页 |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 | 第108-114页 |
·正向强化 | 第108-109页 |
·动态调整 | 第109-113页 |
·负向终止 | 第113-114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 | 第114-1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 第115-118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与学校环境的关系 | 第118-120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第120-122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与虚拟环境的关系 | 第122-126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 第126-139页 |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创设的逻辑起点 | 第126-129页 |
·环境改造人:对环境重要性的强调 | 第126-128页 |
·人也改造环境:对人的主动性的强调 | 第128-129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关理论——创设的基本遵循 | 第129-133页 |
·决策管理理论:对决策科学化之追求 | 第129-131页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对环境优化和开发之取向 | 第131-133页 |
·政策学有关理论——创设的理路源泉 | 第133-139页 |
·政策设计理论:对解决问题的强调 | 第133-136页 |
·政策执行理论:对政策效果的强调 | 第136-139页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设计与创建 | 第139-168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原则 | 第139-149页 |
·继承性原则 | 第139-141页 |
·长效性原则 | 第141-143页 |
·突破性原则 | 第143-144页 |
·前瞻性原则 | 第144-147页 |
·权威性原则 | 第147-149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队伍 | 第149-157页 |
·高层决策队伍 | 第150-152页 |
·中层贯彻队伍 | 第152-154页 |
·基层实施队伍 | 第154-157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路径 | 第157-168页 |
·明确矛盾问题 | 第157-159页 |
·调研总结情况 | 第159-161页 |
·起草发布文件 | 第161-163页 |
·试行试点决策 | 第163-164页 |
·宣传贯彻政策 | 第164-168页 |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强化与优化 | 第168-187页 |
·政策环境的巩固 | 第170-175页 |
·全面自查政策执行情况 | 第170-172页 |
·专项督查政策执行情况 | 第172-173页 |
·重点抽查政策执行情况 | 第173-175页 |
·政策环境的强化 | 第175-179页 |
·总结:宣传新鲜做法 | 第175-176页 |
·深化:树立先进典型 | 第176-178页 |
·升华:交流成功经验 | 第178-179页 |
·政策环境的完善调整 | 第179-187页 |
·完善:制定配套文件 | 第180-182页 |
·判断:进行专题研讨 | 第182-184页 |
·调整:衔接后续新政 | 第184-187页 |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187-196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模型构建 | 第187-190页 |
·模型构建思路 | 第187-189页 |
·模型提出及说明 | 第189-190页 |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模型分析 | 第190-196页 |
·空间结构关系的体现 | 第190-192页 |
·数量变化关系的体现 | 第192-194页 |
·模型评估作用的展望 | 第194-196页 |
结论 | 第196-201页 |
一、重要研究结论 | 第196-197页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7-199页 |
三、未来研究指向 | 第199-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5页 |
致谢 | 第215-2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17-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