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4)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绪论 | 第17-32页 |
一、写作缘起 | 第17-21页 |
二、学术意义 | 第21-22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22-2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9页 |
五、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29-32页 |
第一章 广东土地革命的背景 | 第32-46页 |
第一节 国共合作"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 | 第32-38页 |
一、国共两党关于农民问题的主张和宣传 | 第32-35页 |
二、国共合作促进工农运动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四·一五"政变后广东的局势 | 第38-46页 |
一、"四·一五"政变 | 第38-39页 |
二、中共连绵不断地发动暴动 | 第39-44页 |
三、广东渐成"独立王国" | 第44-46页 |
第二章 广东土地革命的组织、经费物资 | 第46-84页 |
第一节 中共及其领导的组织 | 第46-73页 |
一、党组织系统 | 第46-52页 |
二、工会、农会与苏维埃政府 | 第52-62页 |
三、全民皆兵的军事组织系统 | 第62-64页 |
四、"拉郎配"及其弊端 | 第64-68页 |
五、中共与其领导的群众团体、苏维埃之间的关系 | 第68-73页 |
第二节 经费物资的筹措及经济困难的克服 | 第73-84页 |
一、巨额费用 | 第73-76页 |
二、款项物资之筹措 | 第76-80页 |
三、"用钱少,工作多"克服经济困难 | 第80-84页 |
第三章 广东土地革命的各种运动与广东省济难总会 | 第84-132页 |
第一节 农运妇运青运兵运之概况 | 第84-103页 |
一、讲究政策与策略之农运 | 第84-88页 |
二、旨在"夺取广大的劳苦妇女群众"之妇运 | 第88-92页 |
三、以学运为主之青运 | 第92-94页 |
四、"破坏反革命武装"之兵运 | 第94-103页 |
第二节 工人运动 | 第103-113页 |
一、开展工运的历史条件 | 第103-107页 |
二、用小的经济斗争发动工运 | 第107-111页 |
三、"左"倾错误扼杀工运 | 第111-113页 |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香港的工人运动 | 第113-122页 |
一、港澳工人开始觉醒 | 第113-114页 |
二、每况愈下的香港工运 | 第114-122页 |
第四节 广东省济难总会 | 第122-132页 |
一、中共领导的"阶级的救济组织" | 第122-125页 |
二、仿党团的组织系统和开源节流 | 第125-128页 |
三、普遍救济但区别对待 | 第128-132页 |
第四章 广东各地区土地革命概况 | 第132-175页 |
第一节 东江革命根据地概况 | 第132-159页 |
一、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丧失 | 第132-137页 |
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党建和政权建设 | 第137-146页 |
三、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 第146-153页 |
四、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与经济 | 第153-159页 |
第二节 琼崖革命根据地 | 第159-165页 |
一、琼崖"革命红旗始终不倒" | 第159-163页 |
二、"剪不断,理还乱"的党政关系和政权建设 | 第163-165页 |
第三节 北江地区的革命斗争 | 第165-171页 |
一、北江地区的兵运和游击战 | 第165-167页 |
二、中共北江特委的党建、政权建设和"左"倾错误 | 第167-171页 |
第四节 南路地区的革命斗争 | 第171-175页 |
一、中共在南路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利条件 | 第171-172页 |
二、中共在南路地区的党建和革命斗争 | 第172-175页 |
第五章 广东土地革命的地方性 | 第175-193页 |
第一节 粤文化区的革命 | 第175-182页 |
一、独特的族群、文化 | 第175-176页 |
二、民间武器极多 | 第176-179页 |
三、变械斗为阶级斗争的革命 | 第179-182页 |
第二节 基础雄厚、海陆兼备的革命 | 第182-186页 |
一、革命基础特别雄厚 | 第183页 |
二、斜阳岛的革命斗争 | 第183-185页 |
三、南澳岛和汛洲岛的革命斗争 | 第185-186页 |
第三节 与港澳联系密切的革命 | 第186-193页 |
一、香港是广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 | 第186-188页 |
二、港澳是革命者比较安全的"避难所" | 第188-190页 |
三、义务情报员:香港报刊为代表的非苏区报刊 | 第190-193页 |
第六章 广东土地革命失败之教训 | 第193-207页 |
第一节 关于牢记教训和独立自主方面的教训 | 第193-196页 |
一、没有从思想认识上吸取教训 | 第193-195页 |
二、中共没有真正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 第195-196页 |
第二节 党建与正视农民缺点方面的教训 | 第196-201页 |
一、没有建设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 第196-199页 |
二、没有正视农民的缺点 | 第199-201页 |
第三节 关于集权与民主方面的教训 | 第201-207页 |
一、中共对共产国际对党内均未理顺集权与民主的关系 | 第201-203页 |
二、没有设法培养中共党员的民主意识 | 第203-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8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18-220页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218-219页 |
二、主持、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219-220页 |
致谢 | 第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