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自由、平等、博爱论文

论自尊与自由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导论第11-19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1-12页
 二、自尊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三、研究的对象及视角第17页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自尊的内涵第19-38页
 第一节 人的类本质根据第19-29页
  一、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第19-21页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类本质形成的基础第21-23页
  三、社会交往活动是类本质形成的必要条件第23-26页
  四、人的类本质在个体生命中展开第26-29页
 第二节 自尊使人“成为人”第29-36页
  一、自尊就是个体对类本质的意识第29-33页
  二、自尊是个体处理与物关系的基本标准第33-34页
  三、自尊是个体处理与人关系的基本规范第34-36页
 第三节 自尊与自恋、自卑第36-38页
第二章 自尊的形成机制第38-63页
 第一节 自尊形成的条件第38-45页
  一、自尊形成的社会条件第38-40页
  二、自尊形成的主体条件第40-45页
 第二节 自尊的自我评价活动机制第45-63页
  一、自尊的自我评价活动第46-54页
  二、自尊的自我评价活动中类本质的内化第54-61页
  三、自尊与尊人第61-63页
第三章 自尊的外化第63-83页
 第一节 自尊的外化机制第63-76页
  一、外化的内涵第63-65页
  二、自尊的外化第65-69页
  三、自尊外化的现实路径第69-74页
  四、社会角色是自尊外化的现实主体第74-76页
 第二节 人的异化与自尊第76-83页
  一、异化的内涵第76-77页
  二、社会实践的异化与自尊的丧失第77-79页
  三、社会交往的异化与自尊的丧失第79-81页
  四、技术运用的异化与自尊的丧失第81-83页
第四章 自尊的自由向度第83-102页
 第一节 自尊与自由的关联第83-91页
  一、自由的内涵第83-86页
  二、自尊与自由的联系第86-91页
 第二节 自尊之美第91-102页
  一、美的基本内涵第91-92页
  二、自尊之美在活动中创造出来第92-94页
  三、自尊之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第94-97页
  四、自尊之美的现实表现第97-100页
  五、自由人格是自尊之美的集中呈现第100-102页
第五章 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与自尊第102-120页
 第一节 中国当代转型期的特征第102-108页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第102-103页
  二、我国当代转型期的成就第103-106页
  三、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第106-108页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对自尊的双重影响第108-120页
  一、社会转型中自尊的发展第108-112页
  二、异化是当代社会转型中自尊发展的障碍第112-115页
  三、我国当代社会转型中自尊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第115-120页
结语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2页
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后记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民精神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
下一篇: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