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目录 | 第14-18页 |
图表目录 | 第18-2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 | 第20-46页 |
1 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化研究现状 | 第20-46页 |
·我国农业废弃物现状 | 第20-24页 |
·资源量现状 | 第20-21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置 | 第24-35页 |
·堆肥化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 | 第24-25页 |
·堆肥化过程中碳素变化 | 第25-26页 |
·有机碳变化 | 第25-26页 |
·C/N比变化 | 第26页 |
·堆肥化过程中氮素变化 | 第26-31页 |
·全N变化和N损失 | 第26-28页 |
·水溶性NH_4~+-N变化 | 第28页 |
·水溶性NO_3~--N变化 | 第28-29页 |
·保氮措施 | 第29-31页 |
·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变化 | 第31-33页 |
·微生物变化 | 第31-32页 |
·病原菌的变化 | 第32-33页 |
·堆肥化过程对抗生素的降解作用 | 第33-34页 |
·堆肥腐熟度研究 | 第34-35页 |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大棚土壤退化现状和连作障碍 | 第36-43页 |
·大棚土壤生物学状况 | 第37-39页 |
·土壤微生物变化 | 第37-38页 |
·土壤病原累积性病害 | 第38-39页 |
·大棚土壤理化性状 | 第39-41页 |
·土壤物理性状 | 第39页 |
·土壤养分不良 | 第39-40页 |
·次生盐渍化 | 第40-41页 |
·土壤酸化 | 第41页 |
·大棚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大棚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 | 第41-4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研究背景 | 第43-4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3-44页 |
·研究内容 | 第44页 |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技术路线 | 第44-46页 |
第2章 堆肥和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优化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6-47页 |
·供试土壤和堆肥 | 第47页 |
·抗生素标准溶液配制 | 第47-48页 |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和优化 | 第48页 |
·土壤和堆肥中抗生素提取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和优化 | 第49-51页 |
·线性关系 | 第51-52页 |
·样品预处理中提取液的选择及TCs在堆肥和土壤中的回收率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基质中微生物、病原菌、抗生素和碳氮变化 | 第56-74页 |
·引言 | 第56-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供试材料 | 第57页 |
·高效CO_2产气混合菌的制备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发酵装置 | 第58-59页 |
·培养基 | 第59页 |
·测定方法 | 第59-61页 |
·结果 | 第61-68页 |
·温度变化 | 第61-62页 |
·pH值变化 | 第62页 |
·干物质损失 | 第62-63页 |
·全N变化 | 第63页 |
·水溶性NH_4~+-N变化 | 第63-64页 |
·水溶性NO_3~--N变化 | 第64页 |
·有机C变化 | 第64-65页 |
·C/N比变化 | 第65页 |
·微生物和病原菌变化 | 第65-66页 |
·发芽指数 | 第66-67页 |
·抗生素变化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73页 |
·温度和pH | 第68-69页 |
·N素变化 | 第69页 |
·有机C变化 | 第69-70页 |
·微生物 | 第70-71页 |
·腐熟度 | 第71-72页 |
·抗生素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和堆肥中的吸附和降解研究 | 第74-94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5页 |
·供试材料 | 第75-76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76页 |
·吸附试验 | 第76-77页 |
·降解试验 | 第77页 |
·抗生素提取和测定 | 第77-78页 |
·吸附曲线拟合 | 第78页 |
·结果 | 第78-89页 |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78-79页 |
·以CaCl_2为介质抗生素在堆肥和土壤中的等温吸附 | 第79-83页 |
·以KCl为介质抗生素在堆肥和土壤中的等温吸附 | 第83-87页 |
·降解试验 | 第87-89页 |
·讨论 | 第89-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5章 多功能微生物对作物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机理研究 | 第94-102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页 |
·供试菌剂 | 第95页 |
·培养基(液)配制 | 第95页 |
·拮抗菌和EM菌液的制备 | 第95-96页 |
·拮抗菌和EM菌对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96页 |
·拮抗菌和EM菌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96页 |
·结果 | 第96-99页 |
·对峙培养 | 第96-97页 |
·拮抗菌和EM菌对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97-98页 |
·拮抗菌和EM菌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页 |
·小结 | 第99-102页 |
第6章 堆肥残渣配施生物菌剂对盆栽番茄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 第102-118页 |
·引言 | 第102-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3-105页 |
·供试材料和作物 | 第103页 |
·供试菌剂 | 第103-104页 |
·试验方法 | 第104页 |
·测定方法 | 第104-105页 |
·结果 | 第105-112页 |
·不同处理下土壤pH和EC的变化 | 第105-106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的变化 | 第106-109页 |
·两种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 第109-110页 |
·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第110-111页 |
·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讨论 | 第112-116页 |
·堆肥残渣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pH和EC的影响 | 第112页 |
·堆肥残渣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堆肥残渣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堆肥残渣配施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18-12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创新点 | 第1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