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6-19页 |
1.2.1 国内外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外对于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3 国内外对于土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砂土基本性质试验 | 第19页 |
1.3.2 砂土结构性能的表征 | 第19页 |
1.3.3 砂土的静态吸附试验 | 第19页 |
1.3.4 砂土的动态吸附试验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3 试验设备及药品 | 第22-25页 |
2.3.1 试验主要设备 | 第22-24页 |
2.3.2 试验主要药品 | 第24-25页 |
2.3.3 试验用水 | 第25页 |
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25-28页 |
2.4.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5-26页 |
2.4.2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26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试验用砂性能测试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灌砂法专用砂的表征 | 第28-33页 |
3.2.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29页 |
3.2.2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29-32页 |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3.3 试验用砂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 第33-37页 |
3.3.1 颗粒级配试验 | 第33-34页 |
3.3.2 比重试验 | 第34-35页 |
3.3.3 相对密实度试验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砂土的静态与动态吸附试验研究 | 第38-45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灌砂法专用砂静态吸附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4.3 砂土的动态吸附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4.3.1 试验装置概述 | 第39页 |
4.3.2 入水方式概述 | 第39-40页 |
4.3.3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40-41页 |
4.4 不同因素对于砂土吸附铅的影响 | 第41-44页 |
4.4.1 不同流速对于灌砂法专用砂吸附铅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2 不同初始浓度对于灌砂法专用砂吸附铅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3 不同颗粒级配对于砂土吸附铅的影响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试验数据模型拟合 | 第45-52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灌砂法专用砂静态吸附数据拟合 | 第45-48页 |
5.2.1 Langmuir模型 | 第45-46页 |
5.2.2 Freundlich模型 | 第46页 |
5.2.3 D-R模型 | 第46-48页 |
5.3 Thomas模型拟合 | 第48-51页 |
5.3.1 Thomas模型 | 第48页 |
5.3.2 Thomas模型分析 | 第48-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