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41页 |
1.1 杆状病毒 | 第21-25页 |
1.1.1 杆状病毒概述 | 第21页 |
1.1.2 杆状病毒分类 | 第21-22页 |
1.1.3 杆状病毒的生命周期 | 第22-24页 |
1.1.4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 第24页 |
1.1.5 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2 杆状病毒的基因 | 第25-33页 |
1.2.1 杆状病毒基因的分类 | 第25-29页 |
1.2.2病毒结构蛋白基因ac109 | 第29-31页 |
1.2.3病毒辅助基因ac30 | 第31-33页 |
1.3 蝎神经毒素的研究 | 第33-37页 |
1.3.1 蝎神经毒素概述 | 第33-34页 |
1.3.2 蝎神经毒素的分类 | 第34页 |
1.3.3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 | 第34-35页 |
1.3.4 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35-37页 |
1.4 论文设计思路 | 第37-4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1.4.3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1.4.4 研究创新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Ac109-EGFP和AcMNPV-Ac30-EGFP的构建. | 第41-60页 |
2.1 引言 | 第4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2.2.1 实验细胞与病毒 | 第41页 |
2.2.2 菌株与质粒 | 第41页 |
2.2.3 主要酶、生化试剂及耗材 | 第41-42页 |
2.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2页 |
2.2.5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2-52页 |
2.3.1 转录组分析 | 第42-43页 |
2.3.2 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的构建 | 第43-51页 |
2.3.3 蚀斑实验检测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的滴度 | 第51页 |
2.3.4 Westernblot及荧光显微镜观察Ac109/Ac30-EGFP在宿主Sf9细胞内的表达 | 第51-52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2.4.1 qRT-PCR检测AcMNPV-BmK IT对病毒基因ac109、ac30及宿主基因Tret1、TRAF6、a-amylase、△9-AcDt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2.4.2 重组质粒pFastBac-Ac109/Ac30-EGFP的构建及验证 | 第53-54页 |
2.4.3 重组杆粒Bacmid-Ac109/Ac30-EGFP的构建及验证 | 第54-55页 |
2.4.4 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的获得 | 第55-56页 |
2.4.5 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的滴度检测 | 第56页 |
2.4.6 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感染的Sf9细胞中Ac109/Ac30-EGFP的表达量分析 | 第56-57页 |
2.5 讨论 | 第57-60页 |
第三章 AcMNPV-BmK IT对Ac109/Ac30的调控作用分析 | 第60-72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3.2.1 实验细胞与质粒 | 第60页 |
3.2.2 主要生化试剂与耗材 | 第60页 |
3.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0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3.3.1 BmK IT调控对Ac109/Ac30-EGFP核内聚集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2 BmK IT调控对Ac109/Ac30-EGFP定位的影响 | 第61页 |
3.3.3 BmK IT调控对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子代病毒产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4 BmK IT调控对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杀虫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2-69页 |
3.4.1 BmK IT能促进Ac109-EGFP在核内的聚集,延迟Ac30-EGFP在核内的聚集 | 第62-63页 |
3.4.2 荧光显微镜检测BmK IT调控对Ac109/Ac30-EGFP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 | 第63-66页 |
3.4.3 BmK IT对重组病毒AcMNPV-Ac109/Ac30-EGFP子代病毒增殖的影响 | 第66-67页 |
3.4.4 BmK IT对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和AcMNPV-Ac30-EGFP的杀虫活性分析 | 第67-69页 |
3.5 讨论 | 第69-72页 |
第四章 杆状病毒辅助蛋白Ac30的功能分析 | 第72-82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4.2.1 细胞和病毒 | 第72页 |
4.2.2 生化试剂 | 第72页 |
4.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72页 |
4.2.4 主要仪器 | 第7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4.3.1 细胞的培养 | 第72页 |
4.3.2 转录水平检测ac30对ac109表达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3 蛋白水平检测Ac30对Ac109表达的影响 | 第73页 |
4.3.4 Ac30表达量对Ac109向核内聚集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5 乳酸含量检测 | 第7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4-80页 |
4.4.1 过表达Ac30能够促进晚期基因ac109的转录及Ac109-EGFP在核内聚集 | 第74-75页 |
4.4.2 Ac30表达量对Ac109在核内聚集的影响 | 第75-77页 |
4.4.3 过表达Ac30对培养液中乳酸含量的影响 | 第77-80页 |
4.5 讨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