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以H技师学院为例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2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2页 |
| (二)可行性论证分析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文献法 | 第15页 |
| (二)问卷法 | 第15页 |
| (三)访谈法 | 第15-16页 |
| 四、研究内容和路线 | 第16-17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二)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 五、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 (一)职业教育与中职教育 | 第17-19页 |
| (二)激励与激励机制 | 第19-2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一)国外对激励理论的研究 | 第22-23页 |
| (二)国外对中职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23-24页 |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24-29页 |
| (一)国内对教师激励的研究 | 第24-26页 |
| (二)国内有关中职教师激励的研究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中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调查 | 第29-35页 |
| 一、H技师学院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 (一)H技师学院概况 | 第29页 |
| (二)H技师学院组织架构 | 第29-30页 |
| 二、H技师学院教师结构及特点 | 第30-32页 |
| (一)H技师学院教师结构 | 第30页 |
| (二)H技师学院教师特点 | 第30-32页 |
| 三、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问卷调研 | 第32-35页 |
| (一)调研方案拟制及问卷设计 | 第32页 |
| (二)调研方案实施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中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5-41页 |
| 一、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 (一)H技师学院职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 (二)H技师学院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三)H技师学院培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 (四)H技师学院激励机制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38-39页 |
| 二、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9-41页 |
| (一)社会层面原因 | 第39页 |
| (二)学校层面原因 | 第39-40页 |
| (三)个人层面原因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中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策略研究 | 第41-47页 |
| 一、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研究 | 第41-42页 |
| (一)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指导思想 | 第41页 |
| (二)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基本原则 | 第41页 |
| (三)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注意事项 | 第41-42页 |
| 二、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体系构建 | 第42-46页 |
| (一)立足现状,完善职称评聘制度 | 第42页 |
| (二)联系实际,调整薪酬激励制度 | 第42-43页 |
| (三)拓宽思路,丰富培训晋升制度 | 第43-44页 |
| (四)辩证分析,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 | 第44-46页 |
| 三、H技师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发展策略执行建议 | 第46-47页 |
| (一)严以用人,积极提高管理者素质 | 第46页 |
| (二)严以为事,确保优化制度落实到位 | 第46页 |
| (三)严以问责,建立长效监督反馈机制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附录 | 第53-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