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 第11-15页 |
1.2.1 WFGD系统简介 | 第11-13页 |
1.2.2 脱硫塔内流动状态与反应原理 | 第13-15页 |
1.3 脱硫塔内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CFD应用于脱硫塔内流动特性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4.1 CFD应用于喷淋区流动特性研究 | 第17-19页 |
1.4.2 CFD应用于除雾区流动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0-22页 |
第2章 脱硫塔喷淋区内烟气流动数学模型 | 第22-28页 |
2.1 粘性流体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2.2 脱硫塔内烟气湍流模拟 | 第23-26页 |
2.2.1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24页 |
2.2.2 湍流模型选取 | 第24-26页 |
2.3 数值求解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脱硫塔喷淋区烟气流场优化 | 第28-39页 |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3.1.1 模拟对象与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1.2 模型简化与假设条件 | 第29-30页 |
3.1.3 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 | 第30页 |
3.2 原烟气流场模拟及流场优化方案 | 第30-33页 |
3.2.1 脱硫塔内烟气流动特性 | 第30-31页 |
3.2.2 脱硫塔流场优化方案 | 第31-33页 |
3.3 构件几何条件对流场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螺旋形构件有效高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螺旋形构件倾斜角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螺旋形构件螺旋圈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脱硫塔除雾区内气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 第39-43页 |
4.1 气液两相流动模拟方法 | 第39页 |
4.2 除雾区气液两相流动模拟 | 第39-42页 |
4.2.1 烟气流动模拟 | 第39-40页 |
4.2.2 液滴运动模拟 | 第40-42页 |
4.2.3 气液两相间的耦合 | 第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脱硫塔除雾区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43-53页 |
5.1 除雾器通道内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43-47页 |
5.1.1 模拟对象及简化 | 第43-44页 |
5.1.2 边界条件与计算参数 | 第44-45页 |
5.1.3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5.1.4 气液两相耦合方法对比 | 第46-47页 |
5.2 除雾器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 第47-52页 |
5.2.1 烟气流动特性 | 第47-48页 |
5.2.2 液滴运动特性 | 第48-50页 |
5.2.3 不同间距除雾器性能比较 | 第50-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脱硫塔除雾区内流场优化 | 第53-67页 |
6.1 除雾器通道内流场优化方案的确定 | 第53-59页 |
6.1.1 不同形状构件对比 | 第53-56页 |
6.1.2 锥形构件布置方法对比 | 第56-59页 |
6.2 锥形构件几何参数对除雾器性能影响 | 第59-65页 |
6.2.1 锥形构件高度对除雾效率的影响 | 第59-62页 |
6.2.2 锥形构件顶角对除雾效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6.2.3 锥形构件几何参数对压降的影响 | 第64-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