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1.2 智能电网及其自愈性 | 第19-2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23-30页 |
1.3.1 美国自愈电网 | 第23-25页 |
1.3.2 欧洲自愈电网 | 第25-27页 |
1.3.3 亚洲其他国家自愈电网 | 第27-28页 |
1.3.4 国内自愈电网 | 第28-3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智能配电网协同自愈控制体系 | 第32-49页 |
2.1 自愈智能配电网组织结构 | 第32-36页 |
2.2 自愈智能配电网信息网络架构 | 第36-39页 |
2.3 智能配电网协同自愈技术框架 | 第39-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异质依存电网衰退特征及其关键节点辨识 | 第49-68页 |
3.1 异质依存网络定义及其特征 | 第49-56页 |
3.1.1 基本性质与定义 | 第49-50页 |
3.1.2 异质依存网络结构及其描述方法 | 第50-54页 |
3.1.3 异质依存网络衰退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3.2 基于邻域动态耦合的关键节点辨识 | 第56-61页 |
3.2.1 邻域节点效用耦合 | 第56-58页 |
3.2.2 耦合性动态传播策略 | 第58-60页 |
3.2.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0-61页 |
3.3 仿真算例 | 第61-66页 |
3.3.1 仿真实验对象 | 第61页 |
3.3.2 电网状态衰退场景关键节点辨识 | 第61-65页 |
3.3.3 电网结构衰退场景关键节点辨识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含多非可靠电源的智能配电网孤岛划分 | 第68-80页 |
4.1 供电能力最大化孤岛划分模型 | 第68-70页 |
4.2 萤火虫算法基本模型及其优化 | 第70-73页 |
4.2.1 算法基本模型与特征 | 第70-71页 |
4.2.2 考虑领地竞争的互斥萤火虫优化算法 | 第71-73页 |
4.3 仿真算例 | 第73-79页 |
4.3.1 测试系统结构与参数 | 第73-74页 |
4.3.2 PG&E69节点系统关键节点识别 | 第74-75页 |
4.3.3 配网主电源故障下孤岛划分验证 | 第75-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微电网孤岛切换暂态振荡分析与抑制 | 第80-97页 |
5.1 孤岛切换暂态振荡分析 | 第80-86页 |
5.1.1 运行状态分解 | 第80-82页 |
5.1.2 孤岛切换暂态振荡分析 | 第82-86页 |
5.2 孤岛切换控制系统结构与暂态振荡抑制策略 | 第86-88页 |
5.3 仿真算例 | 第88-96页 |
5.3.1 仿真系统配置 | 第88-89页 |
5.3.2 主动孤岛切换实验 | 第89-93页 |
5.3.3 被动孤岛切换实验 | 第93-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智能配电网多孤岛协同运行优化与控制 | 第97-122页 |
6.1 智能配电网孤岛群自治协同运行框架 | 第97-99页 |
6.2 区域电网超短期负荷滚动预测 | 第99-111页 |
6.2.1 区域负荷特征分析 | 第99-102页 |
6.2.2 金字塔结构预测模型滚动淘汰机制 | 第102-106页 |
6.2.3 仿真算例 | 第106-111页 |
6.3 自治孤岛能量管理与多孤岛互联控制 | 第111-121页 |
6.3.1 孤岛自治运行能量管理策略 | 第111-112页 |
6.3.2 多孤岛协同机制与运行控制 | 第112-116页 |
6.3.3 仿真算例 | 第116-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7章 主网故障时的动态协同自愈控制实验 | 第122-134页 |
7.1 智能配电网协同自愈控制流程 | 第122-123页 |
7.2 仿真系统配置与数据来源 | 第123-125页 |
7.3 动态协同自愈控制实验与分析 | 第125-13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0页 |
附录1 IEEE39节点系统故障节点电压振荡数据 | 第150-152页 |
附录2 PG&E69节点系统参数 | 第152-155页 |
附录3 微电网系统级控制层动态抗功率波动干扰性能分析 | 第155-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7-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作者简介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