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黑麦论文

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0页
        1.2.1 小黑麦发展简史第13-14页
        1.2.2 小黑麦类型和特性第14-15页
        1.2.3 光合物质积累研究第15-16页
        1.2.4 氮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研究第16-17页
        1.2.5 碳代谢研究第17-18页
        1.2.6 品质研究第18-20页
    1.3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21页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1-24页
        2.2.1 光合指标第21-22页
        2.2.2 氮代谢指标第22-23页
        2.2.3 碳代谢指标第23页
        2.2.4 品质指标第23-24页
            2.2.4.1 淀粉含量第23页
            2.2.4.2 容重、蛋白、水分和湿面筋第23-24页
        2.2.5 产量形成及构成因素第24页
        2.2.6 计算公式第24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4-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54页
    3.1 不同类型小黑麦光合特性第26-37页
        3.1.1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第26-28页
        3.1.2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28-30页
        3.1.3 SPAD值第30-31页
        3.1.4 叶面积指数(LAI)第31-32页
        3.1.5 冠层光辐射第32-37页
    3.2 不同类型小黑麦氮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特性第37-45页
        3.2.1 氮素同化特性第37-38页
        3.2.2 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第38-41页
        3.2.3 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第41-45页
    3.3 不同类型小黑麦碳代谢特性第45-49页
        3.3.1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第45-48页
        3.3.2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第48-49页
    3.4 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形成及构成第49-51页
        3.4.1 籽粒灌浆特性第49-50页
        3.4.2 产量构成第50-51页
    3.5 不同类型小黑麦品质特性第51-54页
        3.5.1 籽粒淀粉特性第51页
        3.5.2 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和水分第51-52页
        3.5.4 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第52-54页
4 讨论第54-60页
    4.1 不同类型小黑麦光合特性第54-56页
        4.1.1 光合指标第54-55页
        4.1.2 冠层光辐射第55-56页
    4.2 不同类型小黑麦氮代谢特性第56-58页
        4.2.1 氮代谢相关酶及氮代谢同化物第56-57页
        4.2.2 植株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第57页
        4.2.3 籽粒蛋白质积累及组成特性第57-58页
    4.3 不同类型小黑麦碳代谢特性第58页
    4.4 不同类型小黑麦品质性状第58-59页
    4.5 不同类型小黑麦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第59-60页
5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亦庄开发区内产业园空间生产的城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