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2.1 海绵城市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最佳管理措施(BMPS) | 第19-20页 |
2.1.2 低影响开发(LID)体系 | 第20页 |
2.1.3 绿色基础设施(GI) | 第20-21页 |
2.2 海绵城市内涵与实质 | 第21-22页 |
2.3 城市河道景观 | 第22-27页 |
2.3.1 城市河道相关理论 | 第22页 |
2.3.2 城市河道的功能 | 第22-23页 |
2.3.3 城市河道景观内容组成 | 第23-24页 |
2.3.4 城市河道设计要点 | 第24-25页 |
2.3.5 城市河道景观技术体系 | 第25-27页 |
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 第27-39页 |
3.1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关系 | 第27页 |
3.1.1 总体设计目标方向符合城市建设方向 | 第27页 |
3.1.2 对于雨水的处理存在相互渗透性 | 第27页 |
3.2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应用构想 | 第27-28页 |
3.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总体思路 | 第28-39页 |
3.3.1 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3.3.2 设计目标 | 第30页 |
3.3.3 城市河道整体景观设计方法 | 第30-32页 |
3.3.4 城市河道海绵城市理念专项设计 | 第32-39页 |
4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合肥市南淝河 | 第39-55页 |
4.1 南淝河概况 | 第39页 |
4.2 南淝河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第39-40页 |
4.3 南淝河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 | 第40-43页 |
4.4 南淝河设计范围及目标 | 第43页 |
4.5 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4.6 南淝河整体景观设计 | 第44-50页 |
4.6.1 河道驳岸景观营造方法 | 第46-48页 |
4.6.2 河道道路景观及植被设计方式 | 第48-49页 |
4.6.3 文化景观建设 | 第49页 |
4.6.4 设施建设 | 第49-50页 |
4.6.5 夜景建设 | 第50页 |
4.7 海绵城市理念的专项设计 | 第50-55页 |
4.7.1 南淝河雨水收集措施 | 第50-53页 |
4.7.2 生态护坡技术 | 第53页 |
4.7.3 水生植物恢复技术 | 第53-54页 |
4.7.4 南淝河海绵城市理念指导景观设计总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
研究生期间的获得奖项 | 第60页 |
研究生期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