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化学洗涤法 | 第13-19页 |
1.2.1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14-15页 |
1.2.2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助剂应用 | 第16页 |
1.2.4 洗涤剂配方的研究应用 | 第16-17页 |
1.2.5 过程强化 | 第17-18页 |
1.2.6 石油污染土壤性质对土壤化学洗涤修复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生物法 | 第19-26页 |
1.3.1 修复生物选择 | 第19-21页 |
1.3.2 影响因素优化 | 第21-25页 |
1.3.3 修复效果评价 | 第25-26页 |
1.4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26-27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 | 第27-29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7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化学洗涤法 | 第29-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2.1.2 SOCS制备 | 第30页 |
2.1.3 洗涤实验 | 第30页 |
2.1.4 土壤性质分析 | 第30页 |
2.1.5 ORR计算 | 第30页 |
2.1.6 石油红外表征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2.2.1 模拟石油污染土壤均匀性 | 第31-32页 |
2.2.2 淡水洗涤和海水洗涤比较 | 第32-34页 |
2.2.3 SOCS类型 | 第34-41页 |
2.2.4 海水洗涤工艺 | 第41-45页 |
2.2.5 海水洗涤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 | 第45-46页 |
2.2.6 洗涤回收后原油的组分变化 | 第46-47页 |
2.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生物修复 | 第49-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9页 |
3.1.2 SOCS制备 | 第49页 |
3.1.3 生物降解 | 第49页 |
3.1.4 土壤性质分析 | 第49-50页 |
3.1.5 土壤盐含量调节 | 第5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3.2.1 RL、葡萄糖强化实验 | 第50-52页 |
3.2.2 SOCS性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化学洗涤生物降解联合修复 | 第55-6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4.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5-56页 |
4.1.2 洗涤预处理 | 第56页 |
4.1.3 生物修复 | 第56页 |
4.1.4 培养基及添加剂 | 第56页 |
4.1.5 细菌富集、分离及形态观察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4.2.1 对比实验 | 第57-58页 |
4.2.2 正交优化实验 | 第58-60页 |
4.2.3 多级洗涤预处理 | 第60-61页 |
4.2.4 细胞形态观察 | 第61-62页 |
4.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