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6-1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第一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1 PPRV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1.2 PPR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20页 |
1.2.1 N蛋白 | 第18-19页 |
1.2.2 H蛋白 | 第19页 |
1.2.3 C蛋白 | 第19页 |
1.2.4 V蛋白 | 第19-20页 |
1.2.5 F蛋白 | 第20页 |
1.3 麻疹病毒属主要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1 CD46 | 第21页 |
1.3.2 CD150/SLAM | 第21-22页 |
1.3.3 Nectin-4/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4(PVRL4) | 第22页 |
1.4 PPRV的生命周期与致病机理 | 第22-24页 |
1.4.1 PPRV的生命周期 | 第22-23页 |
1.4.2 PPRV的致病机理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2.1 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与信号调节 | 第24-27页 |
2.1.1 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24-25页 |
2.1.2 自噬与细胞信号途径 | 第25-27页 |
2.2 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 | 第27-29页 |
2.2.1 病毒对自噬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2 自噬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2.3 细胞自噬与免疫应答 | 第29-31页 |
2.3.1 自噬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2.3.2 自噬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 第30页 |
2.3.3 自噬与炎症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 第30-31页 |
2.4 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 | 第31-32页 |
2.5 麻疹病毒属病毒诱导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2.6 本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34-100页 |
第三章 PPRV感染EECs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 第34-5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1.1 细胞与病毒 | 第34-3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1.3 主要仪器及常用试剂配制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3.2.1 病毒培养及毒力测定 | 第35页 |
3.2.2 PPRV入侵动力学实验 | 第35-36页 |
3.2.3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第36页 |
3.2.4 激光共聚焦分析 | 第36页 |
3.2.5 测序样品准备 | 第36页 |
3.2.6 RNA 标记与芯片杂交 | 第36-37页 |
3.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页 |
3.2.8 差异基因的验证 | 第37-39页 |
3.2.9 统计学分析 | 第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51页 |
3.4 讨论 | 第51-53页 |
3.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PPRV诱导EECs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54-7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8-72页 |
4.4 讨论 | 第72-75页 |
4.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PPRV诱导EECs持续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76-100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77-7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8-8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81-97页 |
5.4 讨论 | 第97-99页 |
5.5 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4页 |
附录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