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19页 |
1.4.1 乡村振兴 | 第17-18页 |
1.4.2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 第18-19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2.1 关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1.1 乡村振兴的内涵 | 第21页 |
2.1.2 国外乡村振兴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1.3 国内乡村振兴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2 关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相关案例研究 | 第25-30页 |
2.3.1 浙江省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 第25-26页 |
2.3.2 安徽省岳西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 第26-28页 |
2.3.3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研究 | 第28-29页 |
2.3.4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目标及路径研究 | 第31-38页 |
3.1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目标研究 | 第31-32页 |
3.1.1 乡村经济繁荣 | 第31页 |
3.1.2 生态环境良好 | 第31-32页 |
3.1.3 生活设施便捷 | 第32页 |
3.1.4 文化特色鲜明 | 第32页 |
3.1.5 社会文明和谐 | 第32页 |
3.2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重点内容研究 | 第32-35页 |
3.2.1 重点内容确定的途径 | 第32-33页 |
3.2.2 重点内容确定的原则 | 第33页 |
3.2.3 重点内容分析研究 | 第33-35页 |
3.3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路径研究 | 第35-37页 |
3.3.1 把握产业发展定位及方向 | 第35页 |
3.3.2 营造生态宜居的生态环境 | 第35-36页 |
3.3.3 科学进行乡村空间布局 | 第36页 |
3.3.4 完善乡村公服设施配套 | 第36页 |
3.3.5 发掘提升乡村风貌整治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金寨县县域乡村建设现状研究 | 第38-47页 |
4.1 金寨县背景概况 | 第38-42页 |
4.1.1 区位概况 | 第38页 |
4.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8-39页 |
4.1.3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9-41页 |
4.1.4 人口规模 | 第41-42页 |
4.2 问卷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4.2.1 关于乡村经济发展调查 | 第42页 |
4.2.2 关于村民对乡村住房方式及环境调查 | 第42-44页 |
4.3 金寨县乡村建设现状问题研判 | 第44-46页 |
4.3.1 产业发展有特色,但产值有待提升 | 第44页 |
4.3.2 生态稳定性较低,但功能标准高 | 第44页 |
4.3.3 村庄“点多面散”,土地利用粗放 | 第44-45页 |
4.3.4 乡村公服设施均等化水平较低,供需偏差较大 | 第45-46页 |
4.3.5 环境感知不足,传统风貌缺失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金寨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研究 | 第47-75页 |
5.1 以乡村资源利用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规划 | 第47-51页 |
5.1.1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 | 第47-48页 |
5.1.2 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经营一体化 | 第48-49页 |
5.1.3 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发展农文旅一体化 | 第49-51页 |
5.2 以乡村环境为本底的生态空间管制规划 | 第51-56页 |
5.2.1 基于多规合一平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第51页 |
5.2.2 金寨县乡村生态因子选取与评价系统 | 第51-54页 |
5.2.3 县域乡村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管制 | 第54-56页 |
5.3 以宅基地改革为背景的乡村用地布局规划 | 第56-62页 |
5.3.1 以分类分级为方法的乡村发展分类建设 | 第56-60页 |
5.3.2 宅基地改革背景下的乡村用地布局 | 第60-62页 |
5.4 以适宜经济为基础的乡村公共设施规划 | 第62-67页 |
5.4.1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 第62-66页 |
5.4.2 乡村基础设施配置 | 第66-67页 |
5.5 以文化振兴为目标的乡村风貌整治规划 | 第67-73页 |
5.5.1 地域文脉的延续 | 第68-69页 |
5.5.2 物质环境的优化 | 第69-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6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