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物理光学仪器论文

连续波光腔衰荡光谱装置及痕量甲烷检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2 吸收光谱原理第18-20页
    1.3 吸收光谱技术的分类及其发展第20-29页
        1.3.1 脉冲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及其发展第23-25页
        1.3.2 连续波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及其发展第25-27页
        1.3.3 光纤腔衰荡光谱技术及其发展第27-28页
        1.3.4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及其发展第28-29页
    1.4 国内CRDS技术的发展第29-30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工作第30-32页
第2章 连续波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原理及分析方法第32-52页
    2.1 分子吸收光谱第32-37页
        2.1.1 吸收线强第32-33页
        2.1.2 线型函数第33-37页
    2.2 CRDS系统的原理及特性第37-43页
        2.2.1 测量原理第37-39页
        2.2.2 腔内光强放大倍数第39-43页
    2.3 装置的检测灵敏度与误差计算第43-45页
    2.4 三角环形谐振腔的偏振特性第45-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三角环形衰荡腔基本性质的分析第52-92页
    3.1 三角环形衰荡腔的光场特性第52-65页
        3.1.1 衰荡腔的稳态光场特性第52-58页
        3.1.2 腔长扫描第58-62页
        3.1.3 激光频率扫描第62-65页
    3.2 扫描速度及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第65-70页
        3.2.1 扫描速度与光场的动态响应第65-68页
        3.2.2 腔长变动对衰荡事件的影响第68-70页
    3.3 三角环形谐振腔内的稳定光束的性质第70-73页
        3.3.1 三角环形谐振腔中闭合光轴特性第70-71页
        3.3.2 谐振腔内本征模光束性质分析第71-73页
    3.4 入射光与衰荡腔的光能传输第73-89页
        3.4.1 衰荡腔的衍射损耗第75-77页
        3.4.2 激光耦合到衰荡腔时的匹配分析第77-80页
        3.4.3 失配失调在不同衰荡腔参数下对功率传输系数的影响第80-85页
        3.4.4 谐振腔的模式拍频效应第85-86页
        3.4.5 实验验证第86-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2页
第4章 CW-CRDS系统的设计第92-132页
    4.1 CW-CRDS装置的构建第92-96页
        4.1.1 光学系统及主要器件第92-95页
        4.1.2 电子学系统第95-96页
    4.2 CW-CRDS系统中的主要器件第96-121页
        4.2.1 DFB激光器及其控制第96-102页
        4.2.2 波长计第102-104页
        4.2.3 光纤准直器第104-107页
        4.2.4 PZT及其控制第107-110页
        4.2.5 光学衰荡腔及腔镜第110-115页
        4.2.6 光电探测模块第115-118页
        4.2.7 声光调制器第118-120页
        4.2.8 数据采集模块第120-121页
    4.3 光学外差法检测腔透射光第121-129页
        4.3.1 光学外差法原理第121-126页
        4.3.2 光学外差法在腔出射光探测中的应用第126-129页
    4.4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第5章 腔镜反射率与痕量CH4检测第132-156页
    5.1 系统光路的搭建第132-137页
    5.2 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第137-139页
    5.3 腔镜反射率检测第139-142页
    5.4 甲烷吸收光谱的测量与分析第142-154页
        5.4.1 CH第142-148页
        5.4.2 甲烷浓度测量及数据采集第148-149页
        5.4.3 小波变换拟合衰减曲线第149-151页
        5.4.4 实验结果及测量误差分析第151-154页
    5.5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56-158页
    6.1 主要创新成果第156-157页
    6.2 展望及待研究工作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4页
附录 MATLAB数据处理程序第174-180页
致谢第180-18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电驱动式伺服跟踪转台的摩擦补偿控制研究
下一篇:便携式连续血液净化系统水压柱塞泵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