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公司室内覆盖及直放站项目后评估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项目后评估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1.2.1 项目后评估含义和作用 | 第8-9页 |
| 1.2.2 项目后评估在国外的发展概述 | 第9页 |
| 1.2.3 项目后评估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9-10页 |
| 1.3 通信项目后评估 | 第10-11页 |
| 1.3.1 通信项目后评估发展概述 | 第10页 |
| 1.3.2 通信项目后评估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项目后评估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 2.1 项目后评估 | 第12-13页 |
| 2.1.1 项目后评估的概念 | 第12页 |
| 2.1.2 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 第12-13页 |
| 2.1.3 项目后评估的原则 | 第13页 |
| 2.2 通信项目后评估 | 第13-15页 |
| 2.2.1 通信项目各阶段评估内容 | 第13-14页 |
| 2.2.2 通信项目后评估与其他评估的区别 | 第14页 |
| 2.2.3 通信项目后评估意义 | 第14-15页 |
| 2.3 通信项目后评估体系 | 第15-18页 |
| 2.3.1 通信项目后评估体系设置流程 | 第15页 |
| 2.3.2 通信投资项目分类 | 第15-16页 |
| 2.3.3 通信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层次 | 第16-17页 |
| 2.3.4 通信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室内覆盖及直放站项目后评估体系的搭建 | 第18-24页 |
| 3.1 项目建设背景 | 第18页 |
| 3.2 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搭建 | 第18-19页 |
| 3.2.1 后评估目标 | 第18页 |
| 3.2.2 指标体系搭建 | 第18-19页 |
| 3.3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第19-20页 |
| 3.4 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细则 | 第20-24页 |
| 3.4.1 技术评估评分细则 | 第21-22页 |
| 3.4.2 效益评估评分细则 | 第22页 |
| 3.4.3 目标评估评分细则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室内覆盖及直放站项目后评估的实施 | 第24-50页 |
| 4.1 项目技术评估 | 第24-28页 |
| 4.1.1 设备选用情况 | 第24-25页 |
| 4.1.2 技术实现评估 | 第25-27页 |
| 4.1.3 3G兼容性评估 | 第27-28页 |
| 4.2 项目效益评估 | 第28-33页 |
| 4.2.1 基本情况说明 | 第28页 |
| 4.2.2 项目实际投资 | 第28页 |
| 4.2.3 项目业务收入 | 第28-31页 |
| 4.2.4 项目成本费用 | 第31-32页 |
| 4.2.5 客户价值增长效用评估 | 第32-33页 |
| 4.2.6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评估 | 第33页 |
| 4.3 项目目标评估 | 第33-48页 |
| 4.3.1 单站建设合理性评估 | 第33-35页 |
| 4.3.2 整体建设合理性评估 | 第35-40页 |
| 4.3.3 网络目标实现度评估 | 第40-42页 |
| 4.3.4 投资合理性评估 | 第42-48页 |
| 4.4 项目后评估结论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5.1 对策建议 | 第50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表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