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1-2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1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 第11页 |
| 1.1.2 图书馆成为服务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 第11-13页 |
| 1.2 万众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1.2.1 万众创新的内涵 | 第13页 |
| 1.2.2 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 1.2.3 万众创新主体分类 | 第14-15页 |
| 1.3 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3.1 万众创新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2 万众创新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3 图书馆服务万众创新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4 图书馆服务万众创新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1.4.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1.6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0-23页 |
| 1.6.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6.2 研究思路图 | 第22-23页 |
| 1.7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2 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取与模型构建 | 第24-31页 |
| 2.1 影响因素调查 | 第24-26页 |
| 2.1.1 样本选择 | 第24页 |
| 2.1.2 对象访谈 | 第24-26页 |
| 2.2 提取范畴 | 第26-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31-40页 |
| 3.1 模型变量关系假设 | 第31-32页 |
| 3.2 设计调查问卷 | 第32-35页 |
| 3.2.1 样本数据采集和统计 | 第33-34页 |
| 3.2.2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4-35页 |
| 3.3 模型验证 | 第35-37页 |
| 3.4 模型分析 | 第37-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图书馆面向万众创新的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8页 |
| 4.1 调研现状 | 第40-45页 |
| 4.1.1 教学培训 | 第42页 |
| 4.1.2 学科服务平台 | 第42-43页 |
| 4.1.3 学科信息服务人员 | 第43-44页 |
| 4.1.4 文献信息资源 | 第44页 |
| 4.1.5 创客空间服务 | 第44-45页 |
| 4.2 图书馆服务万众创新的优势 | 第45页 |
| 4.3 图书馆服务万众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图书馆面向万众创新的服务融合机制 | 第48-58页 |
| 5.1 服务融合机制的目标与指导原则 | 第48-49页 |
| 5.2 服务融合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49-56页 |
| 5.2.1 面向万众创新的图书馆服务融合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5.2.2 基于模型的服务融合过程 | 第50-51页 |
| 5.2.3 模型的相关要素分析 | 第51-56页 |
| 5.3 评估与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 A 面向万众创新的图书馆服务融合机制研究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