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2.1 社会化媒体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1.2.2 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1.2.3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1.2.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0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1.4 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 2.1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 | 第23-25页 | 
| 2.1.1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定义 | 第23-24页 | 
| 2.1.2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24-25页 | 
| 2.1.3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25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 2.2.1 信息生态系统理论 | 第26页 | 
| 2.2.2 “把关人”理论 | 第26-27页 | 
| 2.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2页 | 
| 3.1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29-36页 | 
| 3.1.1 社会化媒体信息 | 第29-31页 | 
| 3.1.2 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 | 第31-35页 | 
| 3.1.3 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 | 第35-36页 | 
| 3.2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36-42页 | 
| 3.2.1 基于构成要素提取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 3.2.2 访谈分析提取的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 第四章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2-56页 | 
| 4.1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分析 | 第42-45页 | 
| 4.1.1 社会化媒体信息子系统 | 第42-43页 | 
| 4.1.2 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子系统 | 第43-44页 | 
| 4.1.3 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子系统 | 第44-45页 | 
| 4.2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 第45-46页 | 
| 4.3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46-49页 | 
| 4.3.1 模型流图 | 第46-47页 | 
| 4.3.2 模型的主要表达式和参数估计 | 第47-49页 | 
| 4.4 模型仿真结果和灵敏度分析 | 第49-56页 | 
| 4.4.1 系统初始仿真结果 | 第49-53页 | 
| 4.4.2 信息文化宣传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灵敏度分析 | 第53页 | 
| 4.4.3 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灵敏度分析 | 第53-54页 | 
| 4.4.4 政府的监管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灵敏度分析 | 第54-55页 | 
| 4.4.5 信息制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灵敏度分析 | 第55页 | 
| 4.4.6 信息技术水平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灵敏度分析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6-62页 | 
| 5.1 针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的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 5.2 针对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的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 5.2.1 针对普通用户的对策建议 | 第57-58页 | 
| 5.2.2 针对专业媒体的对策建议 | 第58-59页 | 
| 5.2.3 针对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对策建议 | 第59-60页 | 
| 5.2.4 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对策建议 | 第60-61页 | 
| 5.3 针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