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工艺论文

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旋轮参数对成形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强力旋压工艺的发展第12-14页
    1.3 强力旋压技术的工艺分类及旋压机理第14-19页
        1.3.1 强力旋压技术的工艺分类第14-15页
        1.3.2 强力旋压机理第15-19页
            1.3.2.1 主动运动第15页
            1.3.2.2 变形过程第15页
            1.3.2.3 变形过程第15-17页
            1.3.2.4 金属材料流动第17-18页
            1.3.2.5 旋压分力第18-19页
    1.4 旋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4.1 成形原理与机制第20页
        1.4.2 计算机数值模拟第20-21页
        1.4.3 可旋性研究第21页
        1.4.4 表面缺陷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第21-22页
        1.4.5 工艺参数第22-23页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2 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模拟仿真理论第24-40页
    2.1 有限元理论第24-30页
        2.1.1 有限元的计算第24-29页
            2.1.1.1 虚功方程的建立第24-25页
            2.1.1.2 增量方程的建立第25页
            2.1.1.3 本构方程第25-27页
            2.1.1.4 有限元求解第27-29页
        2.1.2 有限元求解的算法第29-30页
            2.1.2.1 动力显式算法第29页
            2.1.2.2 静力隐式算法第29-30页
    2.2 连杆衬套错距旋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0-38页
        2.2.1 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2.2.1.1 强力旋压旋轮的作用第30页
            2.2.1.2 强力旋压旋轮的类型第30页
            2.2.1.3 旋轮的选择第30-32页
        2.2.2 模型的保存与打开第32页
        2.2.3 运动与约束第32-34页
        2.2.4 热参数第34-35页
        2.2.5 摩擦模型第35页
        2.2.6 接触类型第35-36页
        2.2.7 毛坯材料的性能与定义第36-37页
        2.2.8 网格划分技术第37-38页
        2.2.9 校验模型第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旋轮参数对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0-47页
    3.1 QSn7-0.2 连杆衬套错距旋压成形质量分析第40页
        3.1.1 成形质量的评价指标第40页
        3.1.2 测量方法第40页
    3.2 错距旋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第40-42页
        3.2.1 减薄率第40-41页
        3.2.2 进给比第41页
        3.2.3 主轴转速第41-42页
        3.2.4 首轮压下比第42页
    3.3 错距旋压中旋轮参数第42-44页
        3.3.1 旋轮工作角第42页
        3.3.2 旋轮工作圆弧半径第42-43页
        3.3.3 旋轮轴向错距第43页
        3.3.4 压制角和压制面第43页
        3.3.5 压光角和压光带第43页
        3.3.6 退出角第43-44页
        3.3.7 旋轮直径第44页
    3.4 各旋轮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4-46页
        3.4.1 旋轮轴向错距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5页
        3.4.2 旋轮工作角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5-46页
        3.4.3 旋轮工作圆弧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旋轮参数对错距反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第47-55页
    4.1 反旋与正旋的成形原理及特点第47页
    4.2 反旋旋轮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7-51页
        4.2.1 仿真正交试验表第47-48页
        4.2.2 反旋旋轮参数对径向力均方差的影响第48-50页
        4.2.3 反旋旋轮参数对内径公差的影响第50页
        4.2.4 反旋旋轮参数对外圆度误差的影响第50-51页
    4.3 错距反旋旋轮参数的优化第51-53页
    4.4 试验验证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旋轮参数对错距正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第55-66页
    5.1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方法第55-60页
        5.1.1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基本原理第55页
        5.1.2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第55-56页
        5.1.3 响应曲面法试验结果分析第56-60页
    5.2 错距正旋旋轮参数优化第60-64页
        5.2.1 灰色关联度理论依据第61页
        5.2.2 灰色关联度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第61-62页
        5.2.3 灰色关联度优化结果及分析第62-64页
    5.3 试验验证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各异旋轮工作圆弧对错距旋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第66-72页
    6.1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第66-67页
    6.2 响应曲面法试验结果分析第67-70页
    6.3 参数的优化第70-71页
    6.4 试验验证第71页
    6.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2-75页
    7.1 全文总结第72-73页
    7.2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研究
下一篇:梅花鹿钙磷代谢规律及鹿茸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