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文献综述第17-21页
        1.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研究第17-18页
        1.3.2 信用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第18-19页
        1.3.3 信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第19-21页
        1.3.4 文献简要评述第21页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页
        1.5.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5-36页
    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第25-28页
        2.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第25-26页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第26页
        2.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沿革第26-28页
    2.2 信用评价理论第28-32页
        2.2.1 信用评价的内涵第28页
        2.2.2 信用评价的思路第28-30页
        2.2.3 信用评价的流程第30-31页
        2.2.4 信用评价的方法第31-32页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2-33页
        2.3.1 道德风险第32-33页
        2.3.2 逆向选择第33页
    2.4 博弈论第33-35页
        2.4.1 博弈论的要素第34页
        2.4.2 博弈论的类型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概况第36-56页
    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概况第36-46页
        3.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第36-41页
        3.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征第41-46页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发展概况第46-53页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的基本情况第46-50页
        3.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0-52页
        3.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展望第52-53页
    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建设概况第53-55页
        3.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第53-54页
        3.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第56-68页
    4.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性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博弈分析第56-59页
        4.1.1 模型假设第56页
        4.1.2 模型构建第56-57页
        4.1.3 模型分析第57-58页
        4.1.4 结论第58-59页
    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自愿性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因素分析第59-65页
        4.2.1 非自愿性信用风险形成的内源性影响因素第59-61页
        4.2.2 非自愿性信用风险形成的外源性影响因素第61-65页
    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的作用第65-67页
        4.3.1 基于政府视角的信用评价作用第65-66页
        4.3.2 基于涉农金融机构视角的信用评价作用第66-67页
        4.3.3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视角的信用评价作用第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信息采集标准研究第68-80页
    5.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8-74页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68-69页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构建说明第69-70页
        5.1.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说明第70-74页
    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标准第74-79页
        5.2.1 信用信息采集的原则第74-75页
        5.2.2 信用信息采集的流程第75-78页
        5.2.3 信用信息采集流程图第78页
        5.2.4 信用信息采集标准评析第78-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基于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研究第80-100页
    6.1 基于信用评分卡法的家庭经营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第80-88页
        6.1.1 信用评分卡法的简介第80-81页
        6.1.2 信用评分卡模型的构建第81-85页
        6.1.3 信用评分卡模型的应用第85-88页
        6.1.4 实证结论第88页
    6.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合作经营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第88-98页
        6.2.1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9-90页
        6.2.2 信用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第90-92页
        6.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92-94页
        6.2.4 实证分析第94-98页
        6.2.5 实证结论第98页
    6.3 传统信用评价方法的应用评析第98-99页
    6.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基于机器学习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研究第100-118页
    7.1 机器学习法相关概述第100-104页
        7.1.1 机器学习法的应用背景第100页
        7.1.2 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第100-103页
        7.1.3 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价标准第103-104页
    7.2 基于机器学习法的评价模型构建第104-112页
        7.2.1 评价指标选取第104-107页
        7.2.2 样本数据选取第107-108页
        7.2.3 样本指标描述性统计第108-111页
        7.2.4 数据预处理第111-112页
    7.3 实证分析第112-117页
        7.3.1 模型参数设置第112-113页
        7.3.2 模型结果输出第113-115页
        7.3.3 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对比分析第115-116页
        7.3.4 结论及展望第116-117页
    7.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18-121页
    8.1 主要结论第118-119页
    8.2 政策建议第119-120页
    8.3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第120-121页
        8.3.1 存在的不足第120页
        8.3.2 研究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附录第129-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涉他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与分配公平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产品体验性的分销渠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