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10-17页 | 
| 第一章 教师职后教育探讨 | 第17-27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一) 农村教师( Rural teachers) | 第17页 | 
|         (二) 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 第17-18页 | 
|         (三) 教师职后教育(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 第18-19页 | 
|         (四) 职后教育与继续教育 | 第19-2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         (一) 国内外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二) 国外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         (三) 我国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 第22-27页 | 
| 第二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 第27-33页 | 
|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         (一)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         (二) 调查内容 | 第27页 | 
|         (三) 调查问卷 | 第27-29页 | 
|     二、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9-33页 | 
|         (一) 性别构成 | 第29页 | 
|         (二) 年龄构成 | 第29-30页 | 
|         (三) 教龄构成 | 第30页 | 
|         (四) 学历性质状况 | 第30页 | 
|         (五) 文化程度情况 | 第30-31页 | 
|         (六) 职称状况 | 第31页 | 
|         (七) 参加职后教育的满意程度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51页 | 
|     一、职后教育的观念滞后 | 第33-34页 | 
|     二、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目的不明、动力不足 | 第34-42页 | 
|         (一) 职后教育目的不明 | 第34-35页 | 
|         (二) 参加职后教育的动机 | 第35-36页 | 
|         (三)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 第36-38页 | 
|         (四) 注重强制性的教育,忽视内在的积极性 | 第38-42页 | 
|     三、职后教育的内容缺乏实用性 | 第42-45页 | 
|     四、缺乏有效的制度实施保障 | 第45-51页 | 
| 第四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51-67页 | 
|     一、树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新理念 | 第51-55页 | 
|         (一) 更新观念,适应发展 | 第51-52页 | 
|         (二) 树立职后教育是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的观念 | 第52-53页 | 
|         (三) 树立终身教育观 | 第53页 | 
|         (四) 树立“创新”的思想 | 第53-54页 | 
|         (五) 树立职后教育是教师理应享有的权利意识 | 第54-55页 | 
|     二、加大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动力 | 第55-59页 | 
|         (一) 加大教师职后教育的外动力 | 第55-56页 | 
|         (二) 加大教师职后教育的内动力 | 第56-59页 | 
|     三、注重内容实用性,创新职后教育实践模式 | 第59-62页 | 
|         (一)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构教师培训体系 | 第59-60页 | 
|         (二)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 第60页 | 
|         (三) 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方法创新 | 第60-61页 | 
|         (四)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职后教育管理创新 | 第61-62页 | 
|     四、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 第62-67页 | 
|         (一) 改进制度,确保实效,健全法规 | 第62-63页 | 
|         (二) 构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63-67页 | 
| 结语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一 | 第72-76页 | 
| 附录二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