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在复合污染(铜、菲、多氯联苯)土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语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第一节 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第15-19页
        1.1 土壤复合污染的成因及现状第15-16页
        1.2 复合污染土壤的危害第16-19页
        1.3 小结第19页
    第二节 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19-29页
        2.1 植物修复第19-22页
        2.2 微生物修复第22-28页
        2.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优势第28-29页
    第三节 耐Cu植物海州香薷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力第29-32页
        3.1 海州香薷耐Cu特点第29-30页
        3.2 海州香薷的耐Cu机制第30-31页
        3.3 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研究第31-32页
        3.4 海州香薷对有机物降解的相关研究第32页
    第五节 本文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二章 复合污染土壤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对胁迫的响应第35-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1.1 植物样品第36页
        1.2 植物种植第36页
        1.3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第36-38页
        1.4 植物体内Cu含量检测第38页
        1.5 统计分析第38-39页
    2 实验结果第39-45页
        2.1 植物生长状况第39-40页
        2.2 MDA、叶绿素含量第40-42页
        2.3 氧化还原酶含量第42-44页
        2.4 植株体内Cu含量第44-45页
    3 结果讨论第45-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复合污染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第47-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1.1 样品采集第48页
        1.2 微生物计数第48页
        1.3 DNA提取与16S rRNA扩增测序第48-49页
        1.4 理化因子测定第49-50页
        1.5 DNA数据分析第50页
        1.6 统计分析第50-51页
    2 实验结果第51-64页
        2.1 复合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数量特征第51页
        2.2 微生物群落结构第51-55页
        2.3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第55-57页
        2.4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第57-59页
        2.5 微生物群落内部网络结构第59-64页
    3 结果讨论第64-66页
    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海州香薷根际菲和PCBs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特征第67-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1.1 实验设计与微宇宙培养第68页
        1.2 化学分析第68-69页
        1.3 DNA提取和超速离心分离第69页
        1.4 高通量测序样品准备第69-70页
        1.5 菲与联苯降解基因克隆测序第70页
        1.6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第70-71页
        1.7 数据统计第71页
    2 结果第71-81页
        2.1 参与菲降解的微生物鉴定第71-74页
        2.2 PCB-28降解菌的筛选第74-75页
        2.3 降解基因克隆第75-76页
        2.4 海州香薷根际降解OTUs在不同样品中的丰度第76-77页
        2.5 菲和PCBs的降解率第77-79页
        2.6 海州香薷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基因的影响第79-81页
    3 结果讨论第81-83页
    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铜矿区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特征第85-9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1.1 样品采集第85页
        1.2 理化性质测定第85-86页
        1.3 DNA提取与扩增第86-87页
        1.4 Miseq测序序列处理与分析第87-88页
        1.5 统计分析第88页
    2 实验结果第88-94页
        2.1 土壤理化性质第88-89页
        2.2 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第89-90页
        2.3 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90-93页
        2.4 基因预测结果及影响基因丰度的因素第93-94页
    3 结果讨论第94-95页
    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全文总结第97-101页
    1. 全文结论第97-98页
    2. 创新点第98页
    3. 问题与展望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25页
附表一: 盆栽土壤理化性质第125-127页
附表二: 菲降解菌分类信息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研究论文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种类型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α/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基因挖掘、分子改造及转糖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