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机械活化法制备二聚酸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二聚酸简介第12-13页
        1.1.1 二聚酸的理化性质第12页
        1.1.2 二聚酸的用途第12-13页
    1.2 反应机理第13-16页
        1.2.1 Diels-Alder反应机理第14页
        1.2.2 正碳离子机理第14-15页
        1.2.3 脱羧机理第15-16页
    1.3 生产二聚酸的方法第16-18页
        1.3.1 聚合方法第16-17页
        1.3.2 生产工艺第17-18页
    1.4 二聚酸合成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 二聚酸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20-21页
    1.6 白土简介第21-22页
        1.6.1 白土的制备工艺第21-22页
        1.6.2 白土催化用途第22页
    1.7 机械力化学简介第22-24页
        1.7.1 机械力诱发改变矿物结构变化第23页
        1.7.2 机械力诱发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第23-24页
        1.7.3 机械力化学引起矿物颗粒晶型的改变第24页
    1.8 停留时间分布第24-27页
        1.8.1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1.8.2 停留时间分布的函数特征第25-26页
        1.8.3 返混程度第26-27页
    1.9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27-28页
        1.9.1 研究内容第27页
        1.9.2 研究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白土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8-41页
    2.1 前言第28页
    2.2 实验部分第28-35页
        2.2.1 主要材料及设备第28-31页
        2.2.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2.3.1 不同来源白土成分分析及催化性能比较第35-36页
        2.3.2 白土酸化改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6-39页
        2.3.3 金属离子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搅拌式球磨反应装置制备二聚酸的研究第41-54页
    3.1 前言第41-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2-43页
        3.2.2 实验过程及方法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1 球磨反应釜和常规搅拌釜的效果比较第44-45页
        3.3.2 球磨反应釜中反应条件的影响第45-49页
        3.3.3 二聚酸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第49页
    3.4 二聚酸产品表征第49-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连续式球磨反应装置制备二聚酸的研究第54-68页
    4.1 前言第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7页
        4.2.1 连续式球磨反应装置第54-55页
        4.2.2 球磨式反应器连续制备二聚酸的方法第55-56页
        4.2.3 连续式球磨反应装置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第56-57页
        4.2.4 球磨式反应器溶出离子检测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3页
        4.3.1 筒体外壁温度的影响第57-58页
        4.3.2 筒体转速的影响第58页
        4.3.3 物料停留时间的影响第58-59页
        4.3.4 抄板宽度的影响第59-61页
        4.3.5 球磨介质的影响第61页
        4.3.6 釜式反应装置和连续式球磨反应装置的比较第61-62页
        4.3.7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62-63页
    4.4 停留时间分布第63-67页
        4.4.1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第63-64页
        4.4.2 平均停留时间与方差第64-65页
        4.4.3 轴向扩散模型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作者简历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炭载体的孔结构对金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性能影响
下一篇:新型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光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