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锑污染概述 | 第10-11页 |
1.1.2 水体中锑的去除 | 第11-13页 |
1.1.3 二氧化钛晶面概述 | 第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锑的吸附去除机理 | 第13-14页 |
1.2.2 二氧化钛特定晶面的调控 | 第14-15页 |
1.3 研究手段 | 第15-19页 |
1.3.1 同步辐射技术 | 第16-17页 |
1.3.2 表面络合模型在重金属界面吸附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在线定量检测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主要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材料和器材 | 第21-24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1.3 分析软件 | 第23页 |
2.1.4 常用溶液的配置 | 第23-24页 |
2.2 计算及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2.1 XRD | 第24-25页 |
2.2.2 DFT计算 | 第25-26页 |
3 锑在二氧化钛高能晶面上的吸附去除机理 | 第26-44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3.2.1 锑在二氧化钛上的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3.2.2 湖南锡矿山实际水样处理 | 第27页 |
3.2.3 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谱(EXAFS)研究锑在二氧化钛上的吸附构型 | 第27-28页 |
3.2.4 表面复合物模型构建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3页 |
3.3.1 {001}TiO_2的表征 | 第28-29页 |
3.3.2 锑(Sb)在{001}TiO_2上的吸附去除 | 第29-31页 |
3.3.3 不同pH值环境下的锑吸附试验 | 第31-35页 |
3.3.4 XAFS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3.3.5 锑吸附微界面化学分析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二氧化钛晶面影响的锑吸附及光催化氧化 | 第44-56页 |
4.1 前言 | 第44-4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4.2.1 TiO_2的表征 | 第45页 |
4.2.2 光催化氧化实验 | 第45页 |
4.2.3 活性氧基团表征 | 第45-46页 |
4.2.4 电化学阻抗(EIS)实验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3.1 TiO_2形态及结构性质 | 第46-47页 |
4.3.2 Sb(Ⅲ)在四种晶面TiO_2上的吸附 | 第47-48页 |
4.3.3 Sb在TiO_2上的光催化氧化 | 第48-50页 |
4.3.4 Sb(Ⅲ)-TiO_2/UV体系的活性氧基团 | 第50-53页 |
4.3.5 O_2·-的定量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2 创新点 | 第56-57页 |
5.3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