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2.1 磺胺类抗生素物理化学性质 | 第15-16页 |
1.2.2 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1.2.3 抗生素的毒性 | 第17-20页 |
1.2.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海洋生态毒性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2.5 伦理声明 | 第22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2-2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海水青鳉在磺胺二甲基嘧啶短期暴露下的吸收动力学及毒性效应 | 第24-44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4页 |
2.1.2 海水青鳉的养殖 | 第24-25页 |
2.1.3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2.2 化学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2.1 样品前处理 | 第25-26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6-27页 |
2.2.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 | 第27-28页 |
2.3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8-30页 |
2.3.1 样品前处理 | 第28页 |
2.3.2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3 CAT和SOD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4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4 结果 | 第30-39页 |
2.4.1 暴露水体中SM_2浓度 | 第30-31页 |
2.4.2 海水青鳉各组织中SM_2浓度变化 | 第31页 |
2.4.3 海水青鳉对SM_2的生物富集系数 | 第31-33页 |
2.4.4 海水青鳉各组织中N-SM_2浓度变化 | 第33-37页 |
2.4.5 SM_2对海水青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2.5 讨论 | 第39-43页 |
2.5.1 海水青鳉对SM_2的吸收代谢 | 第39-41页 |
2.5.2 SM_2对海水青鳉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海水青鳉在磺胺二甲基嘧啶长期暴露下的吸收动力学 | 第44-56页 |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4页 |
3.1.2 海水青鳉的养殖 | 第44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3.2 化学分析方法 | 第45页 |
3.3 结果 | 第45-54页 |
3.3.1 暴露水体中SM_2浓度 | 第45页 |
3.3.2 海水青鳉各组织中SM_2浓度变化 | 第45-49页 |
3.3.3 海水青鳉各组织中N-SM_2浓度变化 | 第49-54页 |
3.4 讨论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海水青鳉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暴露蛋白组学响应 | 第56-76页 |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56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4.1.2 海水青鳉的养殖 | 第56页 |
4.1.3 实验设计 | 第56页 |
4.2 蛋白分析方法 | 第56-59页 |
4.2.1 蛋白的提取 | 第56-57页 |
4.2.2 蛋白质定量 | 第57-58页 |
4.2.3 蛋白质酶解 | 第58页 |
4.2.4 色谱分离及质谱分析 | 第58-59页 |
4.2.5 质谱数据分析方法 | 第59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4.3 结果 | 第59-70页 |
4.3.1 蛋白组定量定性分析 | 第59-61页 |
4.3.2 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 | 第61-64页 |
4.3.3 蛋白功能聚类分析 | 第64-70页 |
4.4 讨论 | 第70-75页 |
4.4.1 磺胺二甲基嘧啶暴露下蛋白组学分析 | 第70-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5.2 特色与创新点 | 第77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附件1 磺胺二甲基嘧啶对海水青鳉蛋白鉴定原始数据 | 第78-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活动和发表的论文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