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福鼎大白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第11-14页
        1.2.1 快速繁殖第11-12页
        1.2.2 辅助育种第12页
        1.2.3 种质资源保存第12-13页
        1.2.4 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第13-14页
    1.3 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1 以茶树营养器官为外植体开展的研究第14-15页
        1.3.2 以茶树生殖器官为外植体开展的研究第15-16页
    1.4 茶树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16-21页
        1.4.1 外植体褐化第16-18页
        1.4.2 外植体污染第18-20页
        1.4.3 外植体玻璃化第20-21页
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第21-22页
    2.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1页
    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1页
    2.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3.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第22-30页
    3.1 供试材料第22页
    3.2 主要药品和仪器设备第22页
    3.3 材料预处理第22-23页
    3.4 试验设计第23-29页
        3.4.1 无菌系的建立第23-27页
        3.4.2 继代培养第27-29页
        3.4.3 生根培养第29页
        3.4.4 炼苗移栽第29页
    3.5 培养条件第29页
    3.6 数据分析第29-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52页
    4.1 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第30-45页
        4.1.1 消毒方式对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第30-31页
        4.1.2 不同取材季节对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第31-33页
        4.1.3 光照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第33页
        4.1.4 不同种类、浓度的吸附剂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第33-34页
        4.1.5 不同种类、浓度杀菌剂、抗生素对内生菌的抑制效果第34-39页
        4.1.6 福鼎大白茶腋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第39-41页
        4.1.7 不同激素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第41-43页
        4.1.8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第43-44页
        4.1.9 不同浓度的硫酸链霉素对组培苗污染的控制效果第44-45页
    4.2 继代培养第45-49页
        4.2.1 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筛选第45-46页
        4.2.2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筛选第46-49页
    4.3 生根培养第49-50页
    4.4 炼苗移栽第50-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6. 讨论与展望第53-57页
    6.1 讨论第53-56页
        6.1.1 外植体的灭菌第53页
        6.1.2 外植体褐化、污染的防止与控制第53-55页
        6.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离体再生的影响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固定化细胞的构建及其甲素合成的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野生大麦HsCIPKs基因克隆及其在水稻中的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