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固定化细胞的构建及其甲素合成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0页
    1.1 雷公藤研究进展概况第13-14页
    1.2 雷公藤甲素研究进展第14页
    1.3 固定化细胞技术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诱导子第16-17页
    1.5 前体第17-18页
    1.6 抑制剂第18-19页
    1.7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细胞的建立第20-29页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第20页
        2.1.1 实验材料与培养基第20页
        2.1.2 主要仪器、药品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2页
        2.2.1 悬浮细胞系建立第20-21页
        2.2.2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体系的建立第21页
        2.2.3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的释放第21页
        2.2.4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生物量的测定第21页
        2.2.5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活力、总糖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测定第21页
        2.2.6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第21-22页
        2.2.7 高效液相仪(HLPC)测定条件设定第22页
        2.2.8 细胞固定化后胞内外雷公藤甲素的测定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9页
        2.3.1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生物量的影响第22-23页
        2.3.2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总糖含量的影响第23-24页
        2.3.3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培养液PH的影响第24页
        2.3.4 细胞固定化对雷公藤细胞活力的影响第24-25页
        2.3.5 细胞固定化对雷公藤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25页
        2.3.6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丙二醛的影响第25-26页
        2.3.7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2.3.8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影响第27页
        2.3.9 雷公藤细胞固定化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2.3.10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内外甲素含量变化特征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页
3 生物诱导子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合成甲素的影响第29-38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9-30页
        3.1.1 生物材料第29-30页
        3.1.2 培养基第30页
        3.1.3 仪器及试剂第30页
    3.2 试验方法第30-31页
        3.2.1 内生真菌菌丝体及菌液诱导子制备第30页
        3.2.2 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及其内生真菌的培养及处理第30-31页
        3.2.3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第31页
        3.2.4 固定化细胞的培养液的总糖含量测定第31页
        3.2.5 细胞内、胞外雷公藤甲素测定第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3.3.1 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下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第31-33页
        3.3.2 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下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总糖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3.3 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下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pH的影响第34-35页
        3.3.4 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下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内甲素含量的影响第35页
        3.3.5 内生真菌诱导子调控下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外甲素含量变化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8页
4 前体伺喂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生成甲素的影响第38-55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8页
    4.2 试验方法第38-39页
        4.2.1 前体物柠檬酸、SA和Phe浓度控制及添加第38页
        4.2.2 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的生物量测定第38页
        4.2.3 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的培养液的总糖含量测定第38-39页
        4.2.4 细胞内、胞外雷公藤甲素测定第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4.3.1 不同浓度柠檬酸、SA和Phe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第39-41页
        4.3.2 不同浓度柠檬酸、SA和Phe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培养液总糖含量影响第41-44页
        4.3.3 不同浓度柠檬酸、SA和Phe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培养液PH的影响第44-46页
        4.3.4 不同浓度柠檬酸、SA和Phe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外甲素的影响第46-49页
        4.3.5 不同浓度柠檬酸、SA和Phe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内甲素的影响第49-52页
    4.4 小结第52-55页
5 代谢抑制剂对雷公藤固定化细胞合成甲素的影响第55-72页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55-56页
    5.2 试验方法第56页
        5.2.1 抑制剂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浓度控制及添加第56页
        5.2.2 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的生物量测定第56页
        5.2.3 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的培养液的总糖含量测定第56页
        5.2.4 细胞内、胞外雷公藤甲素测定第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69页
        5.3.1 不同浓度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第56-59页
        5.3.2 不同浓度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培养液pH的影响第59-62页
        5.3.3 不同浓度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培养液总糖含量的影响第62-64页
        5.3.4 不同浓度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内甲素的影响第64-67页
        5.3.5 不同浓度α-蒎稀、松油醇和樟脑对固定化细胞与悬浮细胞外甲素的影响第67-69页
    5.4 小结第69-72页
6 结论与讨论第72-77页
    6.1 研究主要结论第72-75页
    6.2 研究创新第75页
    6.3 研究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树莓果实ASA合成代谢酶活性研究及叶片再生体系探索
下一篇:福鼎大白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