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11-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 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6页 |
2.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三) 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三、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2. 应用价值 | 第18-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 测量工具 | 第19-20页 |
1.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 | 第19页 |
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第19-20页 |
(三) 方法与步骤 | 第20-21页 |
1. 问卷发放 | 第20页 |
2. 问卷整理 | 第20页 |
3.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五、结果与分析 | 第21-32页 |
(一)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21-29页 |
1.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 第21页 |
2. 各人口学变量上职业倦怠的差异 | 第21-29页 |
(二)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现状 | 第29-30页 |
(三)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30-31页 |
(四)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1. 社会支持的总分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 第31页 |
2. 社会支持各因子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 第31-32页 |
六、讨论 | 第32-35页 |
(一)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 | 第32页 |
(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变量差异讨论 | 第32-34页 |
1.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地区差异 | 第32页 |
2.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 第32页 |
3.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年龄差异 | 第32-33页 |
4.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 | 第33页 |
5.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 第33页 |
6. 阳新县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担任班主任上的差异 | 第33-34页 |
(三)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四) 阳新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七、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以及本研究的不足 | 第35-40页 |
(一) 对教育的启示 | 第35-38页 |
(二)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8-40页 |
1. 研究样本的局限 | 第38-39页 |
2. 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八、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