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1.1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第12-20页
        1.1.1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2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第13-16页
        1.1.3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第16-20页
    1.2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0-28页
        1.2.1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方法第20-24页
        1.2.2 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方法第24-2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第29-50页
    2.1 引言第29-32页
        2.1.1 特异性识别溶菌酶的金纳米抗体第29-30页
        2.1.2 金纳米粒子淬灭附近荧光发色团第30-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9页
        2.2.1 化学药品和仪器第32-34页
        2.2.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和浓度粒径的测定方法第34-36页
        2.2.3 多肽浓度的测定第36页
        2.2.4 金纳米抗体及其对照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多肽接枝率检测方法第36-37页
        2.2.5 溶菌酶纯化、标记和浓度测定方法第37-38页
        2.2.6 凝胶电泳测定溶液中游离溶菌酶第38页
        2.2.7 荧光光谱法分析金纳米粒子结合溶菌酶个数第38页
        2.2.8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第38-39页
        2.2.9 测定金纳米粒子上溶菌酶结构的变化第39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2.3.1 金纳米抗体及其对照金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第39-41页
        2.3.2 凝胶电泳半定量测定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的结合第41-42页
        2.3.3 金纳米粒子可以完全淬灭吸附于其表面的溶菌酶的荧光发色团第42-43页
        2.3.4 荧光光谱法测定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作用的解离常数和结合个数第43-45页
        2.3.5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作用的解离常数第45-46页
        2.3.6 金纳米粒子上溶菌酶结构的变化第46-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第50-62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2页
        3.2.1 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相互作用动力学测定方法第51页
        3.2.2 金纳米粒子上溶菌酶与游离溶菌酶交换动力学测定方法第51-52页
        3.2.3 突变金纳米抗体的合成及其与溶菌酶结合动力学测定方法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3.3.1 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动力学区别第52-55页
        3.3.2 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动力学参数第55-57页
        3.3.3 牛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对金纳米抗体与溶菌酶特异性结合动力学的影响第57页
        3.3.4 金纳米粒子上溶菌酶与游离溶菌酶的交换动力学第57-59页
        3.3.5 多价性对金纳米粒子结合溶菌酶的影响第59-60页
        3.3.6 多肽关键位点对金纳米粒子与溶菌酶结合动力学的影响第60-61页
    3.4 本章总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4.1 研究总结第62-63页
    4.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得奖项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手工艺的更新机制研究--以梁平二元纸为例
下一篇:次氯酸液体敷料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