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我国公租房发展进程 | 第13页 |
1.1.2 沈阳市公租房发展态势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2.1 公租房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公租房定义 | 第21页 |
2.1.2 公租房特征 | 第21-23页 |
2.1.3 沈阳市公租房现状 | 第23-24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2.1 国外有关公租房研究 | 第24-25页 |
2.2.2 国外有关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页 |
2.2.3 国外有关居住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29页 |
2.3.1 国内有关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3.2 国内有关公租房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3.3 国内居住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公租房居民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 第31-39页 |
3.1 结构方程基础理论 | 第31-33页 |
3.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31页 |
3.1.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与运算步骤 | 第31-32页 |
3.1.3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第32-33页 |
3.2 居民满意度模型构建 | 第33-36页 |
3.2.1 建立满意度模型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3-34页 |
3.2.2 居民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假设 | 第34页 |
3.2.3 居民满意度模型的指标构成 | 第34-36页 |
3.3 居民入住满意度模型路径图 | 第36-38页 |
3.3.1 居民满意度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36-37页 |
3.3.2 模型潜变量和显变量定义 | 第37页 |
3.3.3 居民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SEM的沈阳市公租房居民满意度实证研究 | 第39-53页 |
4.1 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编制 | 第39-44页 |
4.1.1 问卷及量表设计方法 | 第39-41页 |
4.1.2 量表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4.1.3 测量题项设计 | 第42-43页 |
4.1.4 问卷调查 | 第43-44页 |
4.2 问卷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4.2.1 量表描述分析 | 第44-47页 |
4.2.2 量表信度、效度分析 | 第47-48页 |
4.2.3 量表主成分分析 | 第48页 |
4.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及假设验证 | 第48-52页 |
4.3.1 模型拟合修正 | 第48-50页 |
4.3.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3.3 公租房居民满意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沈阳市公租房居民满意度提升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5.1 政府政策维度的对策建议 | 第53-54页 |
5.1.1 规范公租房各项政策制度 | 第53页 |
5.1.2 鼓励保障群体参与公租房建设全过程 | 第53-54页 |
5.2 居住条件维度的对策建议 | 第54-55页 |
5.2.1 加强公租房的物业服务质量 | 第54-55页 |
5.2.2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设计户型 | 第55页 |
5.3 规划建设维度的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5.3.1 提高公租房的建筑质量 | 第55-56页 |
5.3.2 完善公租房周边生活配套建设 | 第56页 |
5.3.3 改善公租房的交通状况 | 第56-57页 |
5.3.4 改善公租房的区位条件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A 沈阳市公共租赁房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