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基于等效热网络法的双余度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第9-14页
        1.2.1 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现状第9-11页
        1.2.2 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4-16页
第2章 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参数与电磁分析第16-30页
    2.1 24槽20极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主要参数分析第16-20页
    2.2 24槽20极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结构第20-21页
    2.3 24槽20极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材料特性第21-23页
    2.4 24槽20极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场分析第23-30页
        2.4.1 空载特性第23-28页
        2.4.2 负载特性第28-30页
第3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分析的共性问题第30-34页
    3.1 槽内绕组的等效分析第31-32页
    3.2 定转子之间的传热分析第32-34页
第4章 用等效热网络法分析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第34-60页
    4.1 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等效热网络模型第34-36页
    4.2 热阻计算第36-50页
        4.2.1 定子部分热阻计算第39-43页
        4.2.2 转子部分热阻计算第43-45页
        4.2.3 其它部分热阻计算第45-50页
    4.3 热源分布第50-54页
        4.3.1 绕组铜耗第50-51页
        4.3.2 定转子铁耗第51-52页
        4.3.3 永磁体涡流损耗第52-53页
        4.3.4 机械损耗第53-54页
    4.4 热平衡方程第54-55页
    4.5 温升结果分析第55-57页
    4.6 影响稳态温度场分布的因素分析第57-60页
第5章 用有限元法分析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度场第60-68页
    5.1 求解区域和边界条件第60-61页
    5.2 网格剖分和热源加载第61-62页
    5.3 稳态温度场结果分析第62-67页
    5.4 有限元法与等效热网络法对比第67-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SEM的沈阳市公租房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