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和问题 | 第9-14页 |
1.3.1 无砟轨道的概念和发展 | 第9-11页 |
1.3.2 项目风险识别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3 无砟轨道项目的技术风险识别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无砟轨道项目技术风险识别流程 | 第16-19页 |
2.1 确定项目目标 | 第16页 |
2.2 明确风险评估的主体 | 第16-17页 |
2.3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 第17页 |
2.4 评估模型和方法的选择和构建 | 第17页 |
2.5 计算和症状评估 | 第17-18页 |
2.6 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分析 | 第18-19页 |
3 基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第19-32页 |
3.1 轨道参数 | 第19-21页 |
3.1.1 轨道结构尺寸 | 第19-20页 |
3.1.2 力学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20-21页 |
3.2 路基不均匀沉降模拟 | 第21-23页 |
3.2.1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及类型 | 第21页 |
3.2.2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模拟 | 第21-22页 |
3.2.3 轨道-路基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3.3 荷载模拟 | 第23-32页 |
3.3.1 荷载类型 | 第23-25页 |
3.3.2 冲击系数 | 第25-28页 |
3.3.3 相邻轮对的荷载叠加 | 第28-30页 |
3.3.4 本文采用的模拟方法 | 第30-32页 |
4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板式轨道的影响计算 | 第32-62页 |
4.1 计算方案 | 第32页 |
4.2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轨道板的影响 | 第32-45页 |
4.2.1 不均匀沉降量对轨道板的影响 | 第32-41页 |
4.2.2 不同沉降弦长对轨道板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不同轮轨力对轨道板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混凝土底座的影响 | 第45-52页 |
4.3.1 不同沉降量对混凝土底座的影响 | 第45-49页 |
4.3.2 不同沉降弦长对混凝土底座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3 不同轮轨力对底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验算 | 第52-56页 |
4.5 板式轨道各结构层的脱离分析 | 第56-59页 |
4.6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钢轨的变形影响 | 第59-62页 |
5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 第62-80页 |
5.1 行车控制指标 | 第62-64页 |
5.1.1 行车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62-63页 |
5.1.2 乘客舒适性控制标准 | 第63-64页 |
5.2 不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时路基沉降对行车的影响 | 第64-72页 |
5.2.1 不同路基沉降量对列车加速度的影响 | 第64-68页 |
5.2.2 不同路基沉降量对列车脱轨系数的影响 | 第68-71页 |
5.2.3 不同路基沉降弦长对列车加速度影响 | 第71-72页 |
5.3 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时路基沉降对行车的影响 | 第72-80页 |
5.3.1 随机不平顺的考虑 | 第72-75页 |
5.3.2 轨道随机不平顺与路基沉降叠加对列车舒适性的影响 | 第75-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本文主要的结论 | 第80-81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