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积石峡库区公路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25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页 |
2.2 气象与水文 | 第17-18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19-21页 |
2.5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第21-23页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7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3章 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 | 第25-34页 |
3.1 边坡变形破坏类型 | 第25-27页 |
3.2 边坡变形破坏机制 | 第27-34页 |
3.2.1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 | 第28-30页 |
3.2.2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 | 第30-34页 |
第4章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 | 第34-43页 |
4.1 地形地貌 | 第34页 |
4.2 地质条件 | 第34-38页 |
4.2.1 地层岩性 | 第34-35页 |
4.2.2 地质构造 | 第35-38页 |
4.3 库水作用 | 第38-40页 |
4.3.1 库水位涨落影响 | 第38-39页 |
4.3.2 波浪掏蚀作用 | 第39-40页 |
4.4 气象水文 | 第40-41页 |
4.4.1 水对岩土体的弱化作用 | 第40页 |
4.4.2 差异风化 | 第40-41页 |
4.4.3 冻融作用 | 第41页 |
4.5 人类工程活动 | 第41-43页 |
第5章 库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 | 第43-67页 |
5.1 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建立 | 第43-55页 |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8页 |
5.1.2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及权重分配 | 第48-53页 |
5.1.3 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 第53-54页 |
5.1.4 模糊综合评判 | 第54-55页 |
5.2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程序编制 | 第55-58页 |
5.3 边坡稳定性分级及分区评价 | 第58-67页 |
5.3.1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级计算 | 第58-60页 |
5.3.2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计算 | 第60-64页 |
5.3.3 边坡稳定性分区评价 | 第64-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Ⅰ 模糊综合评判程序源程序 | 第74-76页 |
附录Ⅱ 隶属度函数源程序 | 第76-78页 |
附录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