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桥梁试验与设备论文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机制砂的研究应用概况第10-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11-13页
        1.1.3 机制砂应用面临的问题第13-14页
    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概况第14-18页
        1.2.1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及特点第14-15页
        1.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5-16页
        1.2.3 预应力梁的疲劳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18-19页
2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第19-35页
    2.1 试验梁的设计与制作第19-27页
        2.1.1 试验梁所用材料第19-20页
        2.1.2 试验梁的设计第20-22页
        2.1.3 试验梁的制作第22-27页
    2.2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的预应力损失分析第27-29页
        2.2.1 折线先张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预应力损失分析第27-29页
        2.2.2 曲线后张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预应力损失分析第29页
    2.3 试验梁疲劳加载方案设计第29-31页
        2.3.1 试验加载方案第29-30页
        2.3.2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第30页
        2.3.3 疲劳荷载取值第30-31页
        2.3.4 等幅疲劳加载制度第31页
    2.4 试验梁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第31-33页
        2.4.1 疲劳荷载作用下试验梁受力特点第31-32页
        2.4.2 疲劳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疲劳受力性能分析第35-57页
    3.1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疲劳受力分析第35-40页
        3.1.1 疲劳破坏形态分析第35页
        3.1.2 平截面假定的验证第35-37页
        3.1.3 疲劳荷载作用下机制砂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第37-39页
        3.1.4 疲劳荷载作用下机制砂混凝土压应变第39-40页
    3.2 试验梁内非预应力钢筋和钢绞线的应力应变分析第40-45页
        3.2.1 钢筋应变分析第40-41页
        3.2.2 非预应力钢筋应变第41-42页
        3.2.3 预应力钢绞线应变第42-44页
        3.2.4 钢绞线和非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第44-45页
    3.3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的裂缝分析第45-49页
        3.3.1 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发展特点第45-47页
        3.3.2 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第47页
        3.3.3 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计算第47-49页
    3.4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的变形分析第49-56页
        3.4.1 试验梁反拱值计算第49-50页
        3.4.2 疲劳荷载作用下挠度变化规律第50-52页
        3.4.3 疲劳荷载作用下挠度的影响因素第52页
        3.4.4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第52-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疲劳加载后受力性能分析第57-67页
    4.1 疲劳加载后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受力性能试验第57-58页
    4.2 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第58-60页
        4.2.1 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58-59页
        4.2.2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第59-60页
    4.3 疲劳加载后机制砂混凝土预应力梁受力性能分析第60-66页
        4.3.1 梁顶混凝土压应变第60-61页
        4.3.2 非预应力钢筋应变第61-62页
        4.3.3 钢绞线应变第62-63页
        4.3.4 裂缝分析第63-65页
        4.3.5 变形分析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5.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积石峡库区公路边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京沙快速通道立交桥关键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