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本草学研究 | 第13页 |
2. 资源分布及标准收载情况 | 第13-14页 |
3. 形态学研究 | 第14页 |
4.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5页 |
5. 活性成分及评价方法 | 第15页 |
6. 功效和应用研究 | 第15页 |
7. 动物腥味物质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8. 中药去腥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9. 腥味评价和检测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1-73页 |
1. 菲牛蛭冻干粉去腥方法及条件的筛选 | 第21-39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39页 |
1.2.1 单因素方法考察 | 第22-34页 |
1.2.1.1 物理去腥法 | 第22-25页 |
1.2.1.2 化学去腥法 | 第25-30页 |
1.2.1.3 生物去腥法 | 第30-31页 |
1.2.1.4 其他去腥方法 | 第31-33页 |
1.2.1.5 单因素方法抗凝活性比较 | 第33-34页 |
1.2.2 复合方法考察 | 第34-38页 |
1.2.3 溶剂残留考察 | 第38-39页 |
1.3 小结 | 第39页 |
2. 菲牛蛭冻干粉腥味特征物质的鉴定 | 第39-54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0-54页 |
2.2.1 GC-MS法分析挥发性物质 | 第40-53页 |
2.2.1.1 GC-MS条件优化 | 第40-42页 |
2.2.1.2 提取方法筛选 | 第42-46页 |
2.2.1.3 菲牛蛭冻干粉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46-49页 |
2.2.1.4 去腥前后菲牛蛭冻干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 第49-53页 |
2.2.2 气味活度值分析菲牛蛭冻干粉腥味成分 | 第53-54页 |
2.3 小结 | 第54页 |
3. 菲牛蛭冻干粉腥味评价方法的筛选 | 第54-7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5-72页 |
3.2.1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法 | 第55-58页 |
3.2.1.1 方法学考察 | 第55-57页 |
3.2.1.2 腥味感官得分与TBARS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3.2.2 电子鼻法 | 第58-69页 |
3.2.2.1 电子鼻条件优化 | 第58-61页 |
3.2.2.2 基于电子鼻的菲牛蛭腥味程度识别方法研究 | 第61-69页 |
3.2.3 GC-MS法 | 第69-72页 |
3.2.3.1 样品准备 | 第69-70页 |
3.2.3.2 样品主要挥发性成分检测 | 第70-71页 |
3.2.3.3 样品主要挥发性成分与感官得分相关性分析 | 第71-72页 |
3.3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73-77页 |
1 结论 | 第73-75页 |
2 讨论与不足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图 | 第81-87页 |
附表 | 第87-91页 |
附件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