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VEGF-A分子的功能以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 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1.3 三种人工核酸内切酶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1.4 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筛选的原理 | 第19页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6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靶向VEGF-A基因的TALEN内切酶的组装、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活性检测 | 第22-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细胞、菌株及质粒载体 | 第22页 |
2.1.2 材料及试剂 | 第22-23页 |
2.1.3 试剂的配制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44页 |
2.2.1 针对VEGF-A基因的TALEN核酸酶的设计 | 第25-26页 |
2.2.2 针对VEGF-A基因的TALEN核酸酶的元件组装 | 第26-38页 |
2.2.3 用于真核表达针对VEGF-A的TALEN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40页 |
2.2.4 靶向VEGF-A基因的TALEN核酸酶的活性检测 | 第40-4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2.3.1 用于真核表达针对VEGF-A的TALEN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5页 |
2.3.2 靶向VEGF-A基因的TALENs核酸酶的活性检测 | 第45页 |
2.4 讨论 | 第45-48页 |
第3章 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打靶载体的设计以及组装 | 第48-6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1.1 细胞和菌种 | 第48页 |
3.1.2 载体和试剂 | 第48页 |
3.1.3 试剂的配制 | 第48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57页 |
3.2.1 用于构建受细胞内源VEGF-A启动子表达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knock-in载体的同源臂的克隆 | 第49-54页 |
3.2.2 带有IRES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克隆 | 第54-55页 |
3.2.3 受细胞内源VEGF-A启动子调控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打靶载构建 | 第55-5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3.3.1 细胞内源VEGF-A启动子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打靶载构建 | 第57-58页 |
3.3.2 带有IRES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克隆 | 第58-59页 |
3.4 讨论 | 第59-60页 |
第4章 可用于VEGF-A药物筛选的细胞系的建立以及检测 | 第60-7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4.1.1 细胞和菌种 | 第60页 |
4.1.2 载体和试剂 | 第60页 |
4.1.3 试剂的配制 | 第60-61页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64页 |
4.2.1 promoter VEGF-A luciferase knock-in 293细胞系的筛选 | 第61-63页 |
4.2.2 VEGF-A luciferase knock-in 293细胞系的筛选 | 第63-6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4-69页 |
4.3.1 promoter VEGF-A luciferase knock-in 293细胞系的筛选 | 第64-67页 |
4.3.2 VEGF-A luciferase knock-in 293细胞系的筛选 | 第67-69页 |
4.4 讨论 | 第69-7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