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生物源纳米硒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活性研究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7-19页
ABSTRACT第19-21页
第一章 综述第22-32页
    1 硒概述第22页
    2 硒的存在形式第22-23页
        2.1 无机硒第22页
        2.2 有机硒第22-23页
    3 纳米硒的作用第23-26页
        3.1 纳米硒的非生物性质第23-24页
            3.1.1 光催化作用第23-24页
            3.1.2 传感器第24页
            3.1.3 废水处理第24页
        3.2 纳米硒的生物学活性第24-26页
            3.2.1 纳米硒的安全性第25页
            3.2.2 纳米硒的抗氧化活性第25页
            3.2.3 纳米硒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5页
            3.2.4 纳米硒对细胞和生物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第25-26页
            3.2.5 纳米硒的抗肿瘤作用第26页
            3.2.6 其它作用第26页
    4 纳米硒的生物合成第26-28页
        4.1 植物合成第26-27页
        4.2 真菌合成第27页
        4.3 细菌合成第27-28页
    5 光合细菌第28-29页
        5.1 光合细菌的分类及特性第28页
        5.2 光合细菌还原硒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6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9-32页
        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页
        6.2 研究内容第29-32页
第二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原亚硒酸钠为纳米硒的研究第32-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1.1 实验材料第33页
            1.1.1 菌种第33页
            1.1.2 培养基第33页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3页
        1.2 实验方法第33-35页
            1.2.1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第33页
            1.2.2 亚硒酸钠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1.2.3 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原亚硒酸钠的研究第34页
            1.2.4 透射电镜(TEM)和能谱分析(EDX)对还原产物的表征第34页
            1.2.5 扫描电镜(SEM)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形态的观察第34页
            1.2.6 亚硒酸钠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第34页
            1.2.7 统计分析第34-35页
    2 结果第35-39页
        2.1 亚硒酸钠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2.2 沼泽红假单胞菌对亚硒酸钠的还原动力学研究第36-37页
        2.3 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原亚硒酸钠产生红色纳米硒第37-38页
        2.4 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原亚硒酸钠产物的TEM和EDX分析第38-39页
        2.5 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超微结构观察第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4 结论第41-44页
第三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的生物利用度研究第44-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1.1 实验材料第45-46页
            1.1.1 菌种第45页
            1.1.2 细胞系第45页
            1.1.3 昆明小鼠第45页
            1.1.4 主要仪器第45页
            1.1.5 主要试剂第45-46页
        1.2 实验方法第46-48页
            1.2.1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的制备第46页
            1.2.2 HepG2细胞培养及实验设计第46-47页
            1.2.3 动物饲养及分组第47页
            1.2.4 硒含量的测定第47页
            1.2.5 含硒酶活力的测定第47-48页
            1.2.6 总蛋白含量测定第48页
            1.2.7 统计学分析第48页
    2 结果第48-51页
        2.1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对HepG2细胞中含硒酶活力的影响第48-49页
        2.2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对小鼠生长情况的影响第49页
        2.3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对小鼠组织硒蓄积的影响第49-50页
        2.4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对小鼠GSH-Px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2.5 沼泽红假单胞菌源纳米硒对小鼠TrxR活性的影响第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4 结论第53-56页
第四章 生物源纳米硒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活性的研究第56-7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7-61页
        1.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1.1.1 菌种第57页
            1.1.2 细胞系第57页
            1.1.3 主要试剂第57-58页
            1.1.4 主要仪器第58页
            1.1.5 主要溶液配制第58页
        1.2 实验方法第58-61页
            1.2.1 细胞培养第58页
            1.2.2 生物源纳米硒的制备第58-59页
            1.2.3 生物源纳米硒的表征第59页
            1.2.4 细胞活性的检测第59-60页
            1.2.5 DAPI染色观察第60页
            1.2.6 AO/EB染色观察第60页
            1.2.7 HepG2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60页
            1.2.8 细胞凋亡检测第60页
            1.2.9 Caspase-3/8/9活性测定第60页
            1.2.10 总蛋白含量测定第60页
            1.2.11 统计学分析第60-61页
    2 结果第61-69页
        2.1 生物源纳米硒的分离纯化第61页
        2.2 生物源纳米硒的形貌特征第61-63页
        2.3 生物源纳米硒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第63-64页
        2.4 生物源纳米硒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第64-66页
        2.5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第66-67页
        2.6 Caspase级联反应在bioSeNPs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第67-69页
    3 讨论第69-71页
    4 结论第71-74页
第五章 生物源纳米硒对裸鼠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第74-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1.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1.1.1 生物源纳米硒的制备第75页
            1.1.2 细胞系第75页
            1.1.3 实验动物第75页
            1.1.4 主要试剂第75页
            1.1.5 主要仪器第75-76页
        1.2 实验方法第76-78页
            1.2.1 HepG2细胞培养第76页
            1.2.2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76页
            1.2.3 实验设计第76-77页
            1.2.4 血液学指标检测第77页
            1.2.5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第77页
            1.2.6 组织病理学检测第77页
            1.2.7 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77页
            1.2.8 裸鼠主要器官组织硒含量的测定第77-78页
            1.2.9 统计学分析第78页
    2 结果第78-86页
        2.1 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78页
        2.2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细胞移植瘤裸鼠生长的影响第78-79页
        2.3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移植瘤裸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影响第79页
        2.4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移植瘤裸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第79-81页
        2.5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移植瘤裸鼠机体损伤的影响第81-82页
        2.6 HepG2细胞移植瘤裸鼠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的病理学检测第82-84页
        2.7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细胞移植瘤裸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第84-85页
        2.8 生物源纳米硒对HepG2细胞移植瘤裸鼠主要内脏组织中硒含量的影响第85-86页
    3 讨论第86-88页
    4 结论第88-90页
第六章 纳米硒非酶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检测第90-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1.1 实验材料第91页
            1.1.1 生物源纳米硒第91页
            1.1.2 主要试剂第91页
            1.1.3 主要仪器第91页
        1.2 实验方法第91-92页
            1.2.1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的制备第91-92页
            1.2.2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的条件优化第92页
            1.2.3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检测第92页
            1.2.4 统计分析第92页
    2 结果第92-95页
        2.1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的条件优化第92-93页
        2.2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的电催化性能第93-94页
        2.3 生物源纳米硒非酶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方法的建立第94-95页
    3 讨论第95页
    4 结论第95-98页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赋与经典--汉唐赋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EZH2参与顺铂介导的CTR1降解促进卵巢癌顺铂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