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1 全域旅游概念综述 | 第18-22页 |
2.1.2 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综述 | 第22-24页 |
2.1.3 县域尺度旅游评价综述 | 第24-25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5-27页 |
2.2.1 系统论 | 第25页 |
2.2.2 产业融合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6页 |
2.2.4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 第26-27页 |
3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解读 | 第27-31页 |
3.1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门槛 | 第27页 |
3.2 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内容解读 | 第27-28页 |
3.3 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的借鉴与反思 | 第28-31页 |
4 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31-50页 |
4.1 全域旅游发展潜力的内涵 | 第31-32页 |
4.2 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 第32-33页 |
4.3 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34页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说明 | 第34-35页 |
4.4 指标权重值确定 | 第35-40页 |
4.4.1 方法概述 | 第35-38页 |
4.4.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8-40页 |
4.5 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 第40-49页 |
4.5.1 资源分布潜力指标 | 第40-42页 |
4.5.2 产业融合潜力指标 | 第42-45页 |
4.5.3 市场活力潜力指标 | 第45-47页 |
4.5.4 配套支撑潜力指标 | 第47-49页 |
4.6 县域尺度下全域旅游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49-50页 |
5 金华县级区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 | 第50-60页 |
5.1 评价区概况 | 第50-52页 |
5.1.1 婺城区概况 | 第50页 |
5.1.2 金东区概况 | 第50-51页 |
5.1.3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第51页 |
5.1.4 金华山旅游经济区概况 | 第51-52页 |
5.2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2-54页 |
5.2.1 指标的数据来源 | 第52-54页 |
5.2.2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54页 |
5.3 县级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 | 第54-59页 |
5.3.1 资源分布潜力评价 | 第54-55页 |
5.3.2 产业融合潜力评价 | 第55-56页 |
5.3.3 市场活力潜力评价 | 第56-57页 |
5.3.4 配套支撑潜力评价 | 第57页 |
5.3.5 金华市区全域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评价 | 第57-59页 |
5.4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第59-60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创新与不足 | 第61-63页 |
6.2.1 研究的创新 | 第61页 |
6.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7页 |
附录1: 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征询(NO.1) | 第68-69页 |
附录2: 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征询(NO.2) | 第69-71页 |
附录3: 专家意见征询表(AHP) | 第71-74页 |
附表1 金华市四区各指标原始数据 | 第74-75页 |
附表2 金华市四区各指标标准化数据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