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2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4页 |
(一) 亲师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 第10-11页 |
(二) 亲师关系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差距大 | 第11-12页 |
(三) 喜谈“和”而避谈“不和”的价值观影响 | 第12页 |
(四) 亲师冲突研究的匮乏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一) 拓展“家园互动”研究视角 | 第14页 |
(二) 提升教师冲突理解与应对能力 | 第14-15页 |
(三) 引导良好亲师关系的建立 | 第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二)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27-2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2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8-33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28-30页 |
(二) 访谈法 | 第30-32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32-33页 |
三、资料处理方法 | 第33页 |
四、研究伦理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75页 |
一、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关系价值的认知 | 第35-40页 |
(一) 对儿童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 | 第37-38页 |
(二) 有利于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 第38-40页 |
二、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冲突性质与表现的认知 | 第40-47页 |
(一) 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冲突性质的认知 | 第40-43页 |
(二) 亲师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43-47页 |
三、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冲突诱因的认知 | 第47-65页 |
(一) 导致亲师冲突产生的主体性因素 | 第47-61页 |
(二) 导致亲师冲突产生的情境性因素 | 第61-65页 |
四、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冲突影响的认知及冲突应对策略 | 第65-75页 |
(一) 幼儿园教师对亲师冲突影响的认知 | 第65-71页 |
(二) 幼儿园教师应对亲师冲突常用策略 | 第71-75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5-8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75-78页 |
(一) 良好亲师关系对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 第75页 |
(二) 亲师冲突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双重属性 | 第75-76页 |
(三) 亲师冲突表现形式多样,最常出现的是心理冲突、意见分歧、言语冲突 | 第76页 |
(四) 亲师冲突产生的诱因包含主体性和情境性两类因素 | 第76-77页 |
(五) 亲师冲突会对亲师关系、儿童发展、教师职业认同造成消极影响,但对师幼关系的影响认知存分歧 | 第77页 |
(六) 协作或折中、道歉并迁就、第三方干预是教师常用的亲师冲突应对策略 | 第77-78页 |
二、建议 | 第78-86页 |
(一) 幼儿园教师冲突认知的优化与引导 | 第78-81页 |
(二) 亲师冲突调适策略 | 第81-83页 |
(三) 预防亲师冲突的建议 | 第83-86页 |
第五部分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辞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