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3.1 有关社会支持研究 | 第12-14页 |
3.1.1 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3.1.2 社会支持的分类 | 第13-14页 |
3.2 有关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3.3 有关社会支持与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3.4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3.5 研究设计 | 第16-20页 |
3.5.1 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3.5.2 社会支持 | 第17页 |
3.5.3 乡村小学体育教师 | 第17-18页 |
3.5.4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 第18-20页 |
3.5.4.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 第18页 |
3.5.4.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第18-20页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1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4.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4.2.2 访谈法 | 第20页 |
4.2.3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4.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5 乡村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困境 | 第21-29页 |
5.1 专业理念淡薄、自主提升意识不强 | 第21-24页 |
5.2 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人体科学知识缺乏 | 第24-27页 |
5.3 专业能力发展不全面,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 第27-29页 |
6 社会支持视角下乡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形成原因 | 第29-39页 |
6.1 正式社会支持的问题分析 | 第29-37页 |
6.1.1 政府支持不完善 | 第29-33页 |
6.1.1.1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 | 第29-30页 |
6.1.1.2 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 | 第30-31页 |
6.1.1.3 工资待遇核算有差异 | 第31-32页 |
6.1.1.4 教育部门对乡村体育教育发展投入不足 | 第32-33页 |
6.1.2 学校支持不健全 | 第33-37页 |
6.1.2.1 工作环境不理想 | 第33-34页 |
6.1.2.2 培训流于形式 | 第34-36页 |
6.1.2.3 下拔经费少 | 第36-37页 |
6.1.3 社会支持不成熟 | 第37页 |
6.2 非正式社会支持的问题分析 | 第37-39页 |
6.2.1 家庭生活压力制约 | 第37-38页 |
6.2.2 自身支持不积极 | 第38-39页 |
6.2.2.1 自我提升意识淡薄 | 第38页 |
6.2.2.2 教学知识与技能水平不足 | 第38-39页 |
7 社会支持视角下乡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 第39-44页 |
7.1 政府层面 | 第39-40页 |
7.1.1 加大对乡村体育教育投入 | 第39页 |
7.1.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 第39-40页 |
7.1.3 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 | 第40页 |
7.2 学校层面 | 第40-42页 |
7.2.1 促进城乡校际交流 | 第40-41页 |
7.2.2 改革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 第41页 |
7.2.3 改善评价机制提升晋升机会 | 第41-42页 |
7.3 社会支持层面 | 第42-43页 |
7.3.1 挖掘非政府组织力量 | 第42页 |
7.3.2 发展乡村社会工作服务 | 第42-43页 |
7.4 个人层面 | 第43-44页 |
7.4.1 树立终生教育理念 | 第43页 |
7.4.2 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力 | 第43-44页 |
7.4.3 提升体育教育科研能力 | 第44页 |
8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51-52页 |